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农村养老托育典型案例材料 >

农村养老托育典型案例材料

   “一老一小”,关乎百姓福祉,牵动亿万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XX县(以下简称“XX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与儿童关爱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幸福小院”为载体,以着力解决“一老一小”突出民生问题为切入点,集思广益探索出了农村养老托育的新路径,为破解农村“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和生动案例。

  一、具体做法

  (一)党建引领“统”

  XX县委将“幸福小院”建设列为全县10件“小切口、微改革”事项之一加以高位推进,正是对群众急盼的“一老一小”工作的热忱回应。对XX县这样集“山区、边远、民族、脱贫”于一体的山区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村“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全县常住人口1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28万人,14岁以下儿童3.42万人,守护好、照料好“一老一小”是保障民生、顺应民意的当务之急。XX ……略…… 准、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加强_,对全县“幸福小院”管理进行规范。在制度方面,对明确用餐缴费标准、建立免责声明、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应急预案等作出统一规定,细化自愿参与、工作备案、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人身安全管理、档案管理、活动管理等10个方面的措施,并由行业部门进行审核把关和日常监管。在资金保障方面,探索建立“老年人养老金出一点、村级集体经济添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上级部门补一点”的运营资金筹措保障机制,确保“幸福小院”持续长久运营。在规范管理方面,每个“幸福小院”制定管理办法,成立管理班子,由退休老干部、离任村干部、老党员等担任“院长”,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老体协等作用,党员示范带动“无量护工”、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参与服务管理。

  (四)创新模式“用”

  建好“幸福小院”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用好小院,发挥作用,用出成效。XX县坚持需求导向,因村施策创新“融合式、互助式、集中式、民营式”等运营模式,推进“幸福小院”建设成果可持续。融合式幸福小院,以行政村为单位,整合了村委会行政办公、山村幼儿园托育保幼、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老年自助餐食堂等功能,为老人和儿童等_提供自助餐、日间照料、周末托幼等服务。互助式幸福小院,以自然村为单位,以邻里间互帮互助、搭伙抱团为主,提供场地为村组内老人和儿童等开展日常休闲、学习、娱乐,有条件的提供自助餐服务。集中式幸福小院,面向全社会,在县城和乡镇集镇公园、医院、农贸市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人群密集场所,依托现有的餐饮企业,经验收合格后批准加挂“幸福小院”牌子,为老人儿童就餐、活动提供便利。民营式幸福小院,面向社会开发,采取公建民营方式,由村级建成幸福小院后出租给民营企业运营,对外提供餐饮服务,老人儿童就餐给予优惠,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专项用于农村老人儿童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小切口”发挥基层治理“大作用”

  把“幸福小院”作为听民意、议民事、解民困、增民福的主阵地,将惠民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入幸福小院之中。深化“书记院坝协商会”机制,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将一村一警、法治宣讲、信访代理、人民调解等有机嵌入幸福小院。发挥老年人情况熟、有威望的特点,切实把幸福小院建设成践行村规民约的“窗口”、摸排民情民意的“前哨”、宣传法律知识的“课堂”、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让“幸福小院”成为政策宣讲的“理论小院”、民主协商的“议事小院”、送医上门的“健康小院”、纠纷调处的“法治小院”、有趣有伴的“儿童小院”。

  (二)以“小资源”提升共建共享“大效益”

  强化部门联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充分整合公共资源,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以“小投入”补齐农村养老托育服务短板,避免产生基层债务和资源浪费,以小而精、小而美的“幸福小院”,打通服务“一老一小”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提升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增强“幸福小院”造血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满足“一老一小”需求。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切实享受到了“幸福小院”带来的实惠,有效破解了农村养老托育难题。

  (三)以“小院子”承载养老托育“大民生”

  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上发力,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动的关爱服务闭环。把准“党建+关爱+服务”方向,采取“市场+公益”“物质+服务”模式,创新党支部“活动+服务”方式,为“一老一小”提供助餐、助医、助学、代购、缴费、取件等服务。建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