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和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总结202x年全市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推动农业白色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为守护耕地质量、助力白洋淀流域生态保护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X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农业农村局局长,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部分重点乡镇(街道)农业工作负责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刚才,市农业农村局、X县、X区、市土肥站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明确了下一步打算,内容务实、重点突出,我都同意,大家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的战略意义
农膜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生产资料,在保温保墒、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作用显著。我市作为农业大市,202x年耕地面积达万亩,设施农业面积万亩,农膜使用量超吨,其中设施农业农膜应用率达%,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农膜使用量增加,部分区域因农膜质量不达标、回收不及时,每年约有X吨废旧农膜残留土壤,形成“农业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耕地质量,制约农业绿色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和全局高度,认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推进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是践行_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
_多次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农膜残留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我市若不加强治理,长期积累的农膜残留将对农业生态造成不可逆损害。202x年,县将农膜回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通过宣传引导、体系建设、政策支持, ……略…… 占设施农业面积的X%;推广降解农膜万亩,主要集中在白洋淀流域及生态敏感区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农膜质量专项检查,抽查经销商家、产品批次,不合格产品查处率%,有效遏制了劣质农膜流通。区建设市级加厚农膜示范基地个,面积亩,示范基地内黄瓜亩产达公斤,较使用普通农膜的地块增产公斤,且农膜回收率达%,较普通地块高X个百分点。
三是回收体系初步建立,回收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建成乡镇级农膜回收点个、村级回收站个,培育回收企业家、合作社回收队伍支,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初步体系。202x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量达吨,回收率%,较202x年提高个百分点。县出台回收点建设补贴政策,每个乡镇回收点补贴万元、村级回收站补贴元,共建设回收点个、回收站个,202x年回收量达吨,回收率%,位居全市前列。回收企业投资万元建设农膜加工生产线,年处理能力吨,202x年加工废旧农膜吨,生产塑料颗粒X吨,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是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工作合力不断凝聚。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个部门组成的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联席会次,协调解决问题个。市财政局安排专项经费万元,用于宣传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回收主体补贴;市生态环境局将农膜残留监测纳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布设监测点个;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农膜质量追溯体系,对家重点生产企业实施动态监管。202x年,多部门联合开展“农膜整治百日行动”,查处违法销售劣质农膜案件起,清理废弃农膜吨,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二)当前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农户思想认识偏差,科学使用意识薄弱。尽管宣传力度加大,但仍有部分农户存在“重使用、轻回收”“重成本、轻质量”的观念。问卷调查显示,全市仍有X%的农户认为“农膜用完不用管,自然降解就行”,%的农户选择普通薄农膜,主要原因是价格比加厚农膜低元/公斤。镇村调研发现,X%的农户在作物收获后,未及时清理残留农膜,认为“清理费工费力,不如种新作物”;部分农户甚至将废旧农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造成二次污染。
二是回收体系覆盖不足,末端处理能力滞后。偏远乡镇和山区的回收网点建设滞后,全市仍有X%的乡镇未建立标准化回收点,%的村没有固定回收站,农户交售废旧农膜需往返公里以上,积极性受影响。回收运输成本较高,每吨废旧农膜从村到县的运输费用约元,占回收企业成本的%,部分企业因利润低而减少回收量。末端加工能力不足,全市家回收企业中,仅家具备深加工能力,年处理量吨,其余多为简单分拣打包,需外运加工,增加了成本和污染风险。202x年,县因回收点不足,废旧农膜回收量较计划少吨,回收率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市级专项经费虽有安排,但县级配套不到位,个县(市、区)中,仅个县配套了农膜回收专项经费,且总额仅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对农户和回收主体的补贴标准偏低,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补贴为元/公斤,低于周边地市的元/公斤;回收企业每吨补贴元,仅能覆盖部分成本。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多数县(市、区)仅在春秋农膜使用旺季开展临时回收,全年常态化回收机制未建立,导致部分农膜在非旺季随意丢弃。
四是技术支撑能力薄弱,服务保障存在短板。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全市负责农膜技术服务的人员仅人,平均每个县(市、区)人,难以满足万户农户的技术需求。技术研究滞后,全生物降解农膜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降解周期研究不足,部分地区使用后出现降解缓慢、影响下茬作物种植的问题。202x年,县在亩地块推广降解农膜,因当地降雨量少、温度低,农膜降解周期延长天,影响了小麦播种,导致农户投诉起。技术培训覆盖面不够,202x年全市开展农膜技术培训场次,仅覆盖万户农户,仍有%的农户未接受系统培训,对农膜覆盖、回收技术掌握不熟练。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落地见效
2025年是全市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年,目标是:加厚高强度农膜推广面积达万亩、占设施农业面积%以上,全生物降解农膜推广万亩,废旧农膜回收率提升至%以上,白洋淀流域县(市、区)回收率达X%以上。围绕目标,要抓好四方面重点任务。
(一)强化宣传引导,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扩大宣传覆盖,确保家喻户晓。针对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农膜经销商等不同_,开展精准宣传。2025年计划组织线下宣传活动场次,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和%以上的行政村;发放《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指南》万册、明白纸万张;在市级媒体开设专栏,推送政策技术信息条,制作短视频部、动漫集,通过乡村大喇叭每天播放小时,确保农户知晓率达X%以上。对白洋淀流域县(市、区),额外增加X场次宣传活动,重点解读流域污染防治政策,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吸引力。开展“农膜回收能手”“绿色种植示范户”评选活动,每个县(市、区)评选名能手、户示范户,给予物资奖励并宣传其事迹。组织“农膜科学使用进大棚”活动,技术人员走进个重点棚室,现场演示加厚农膜覆盖、降解农膜使用方法,解答农户疑问。利用“农民丰收节”“农业展会”等平台,设置农膜宣传展区个,展示优质农膜样品和回收加工产品,让农户直观感受科学使用与回收的好处。X区计划与本地短视频博主合作,拍摄“农膜回收vlog”X期,通过生活化场景宣传回收知识,吸引年轻农户关注。
三是加强法规解读,强化守法意识。深入解读《市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毫米的农膜,对违规行为设定罚款元至万元的处罚标准。收集起典型案例,如镇经销商因销售薄农膜被罚款万元、农户因随意丢弃农膜被警告等,通过案例宣传增强农户和经销商的守法意识。2025年每季度开展一次法规宣传周活动,组织人员走进集市、村庄,现场解答法规疑问,发放宣传材料万份,确保法规知晓率达%以上。
(二)推广优质农膜,抓好源头_
一是明确推广重点,划定区域范围。2025年,全市加厚高强度农膜重点推广区域为设施农业集中的县、区等个县(市、区),推广面积万亩,其中蔬菜大棚万亩、果树种植万亩;全生物降解农膜重点推广区域为白洋淀流域个县(市、区)及生态敏感区,推广面积万亩,主要用于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和草莓、蓝莓等经济作物。制定《2025年全市优质农膜推广计划表》,明确每个县(市、区)的推广品种、面积、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任务落地。
二是建设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每个县(市、区)建设个县级优质农膜示范基地,面积亩以上;全市建设个市级示范基地,面积亩以上,其中白洋淀流域建设个,重点展示降解农膜应用效果。示范基地统一标识,配备技术人员,记录农膜使用、作物生长、产量品质等数据,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模式。2025年计划组织农户观摩次,覆盖万人次,其中春季次、秋季次,让农户亲眼看到优质农膜的优势。县市级示范基地202x年数据显示,使用加厚农膜的黄瓜亩产公斤,较普通农膜增产公斤,农膜回收率达X%,2025年将在此基础上扩大示范面积X亩,带动周边农户推广。
三是加强质量监管,严查劣质产品。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每季度开展一次农膜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膜厚度、拉伸强度、耐候性等指标,抽查经销商家、生产企业家,不合格产品查处率达X%以上。建立农膜质量“黑名单”制度,对生产、销售劣质农膜的企业和经销商,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禁止其参与采购和项目合作。2025年计划开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