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部署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求,全面总结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的前期工作成效,精准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系统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从“试点探索”向“示范引领”跨越,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等23个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全市12个重点产业园区、30家重点企业(涵盖新能源、纺织、建筑、氢能等领域)的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汇报了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整体推进情况,X县、XX经济开发区(东区)、河北奥润顺达集团分别就县域减污降碳实践、园区绿色转型、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作了典型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实、很具体,既有数据支撑,又有经验总结,我都同意。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各县(市、区)、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学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落地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我国“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更是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我市202x年12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这不仅是国家对我市前期生态环保和产业转型工作的肯定,更是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从高度、全局角度、长远维度,深刻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双碳”目标不是简单的“降碳指标”,而是涉及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核心在于通过减污与降碳 ……略…… 废协同治理等重点领域,统筹政策制定、技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X经验”。

  (一)_不断完善,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始终将“制度先行”作为试点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构建“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县乡落实”的工作体系。一是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中较早印发《X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明确“1+4+N”工作框架(“1”即全市总体目标,“4”即新能源、建筑、产业、固废四大重点领域,“N”即N个试点项目),细化23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二是开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联合X高校、科研院所,构建涵盖“碳排放强度、污染物削减、经济效益、技术创新”4大类18项指标的减污降碳协同评价体系,为试点工作提供科学量化依据。三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如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行政审批局,针对产业园区项目审批效率低的问题,推出环评“打捆”审批、“两证联办”(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等创新举措;市发改委联合市财政局,制定《X市减污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x年安排专项资金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推动县域同步推进,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制定配套方案,X县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低碳农业发展,X区聚焦城市更新与建筑节能降碳,X街道聚焦社区垃圾分类与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形成“全市一盘棋、各县有特色”的工作格局。

  (二)重点领域突破明显,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四大重点领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试点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一是产业园区绿色转型成效突出。以XX经济开发区(东区)为代表,我们探索出传统产业园区“集中入园+数智改造+机制创新”的绿色转型路径。该园区针对纺织印染产业分散发展的痛点,推动48家印染企业集中入园,通过三项关键举措实现协同增效:在技术改造方面,推广清洁化染整生产技术(如低温染色、无水印花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X%、水耗X%;在设施共享方面,共建日处理能力万吨的废水集中预处理设施,替代企业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成本从每吨元降至元;在机制创新方面,实行环评“打捆”审批(同一类印染项目编制1个环评文件),豁免特定工艺(如数码印花)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推行“两证联办”,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的个工作日缩短至个工作日,同时建设智能化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企业废水、废气排放和能耗数据,202x年累计发出预警次,企业整改率100%。通过这些举措,园区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1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9.76吨,节约企业建设投资3.25亿元、年运行成本1080万元。目前,这一模式已在X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推广,经济开发区推动家化工企业集中入园,预计年减碳万吨,工业园区通过智能化改造,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二是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走在前列。我们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减污降碳的核心抓手,依托河北奥润顺达集团等龙头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研发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成功入选《河北省先进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高效保温隔热体系、高性能门窗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等)可实现建筑全年无需主动供暖制冷,仅通过自然通风、太阳辐射等就能维持室内舒适温度。202x年,全市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47.1万平方米,较年度目标超额完成X%,累计建成量达275.55万平方米,占全省累计建成量的X%,位居全省第一。从实际效益来看,这些建筑年耗电量仅15kWh/m2,较普通建筑节能90%以上,按每千瓦时电对应碳排放0.58吨计算,年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同时因减少燃煤供暖需求,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吨、氮氧化物排放吨。在应用场景上,我们实现了“住宅+公共建筑”全覆盖,县的保障性住房项目(15万平方米)、区的市民中心项目(8万平方米)、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2万平方米)均采用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居住和办公舒适度,还成为展示我市绿色建筑的“窗口”。,我们还推动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配套企业(涵盖保温材料、门窗、新风系统等),形成年产值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是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电与储能并重”的发展策略,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截至202x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791.66万千瓦,较202x年增长X%,其中集中式风电装机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县、县)、集中式光伏装机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区、县)、分布式光伏装机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工业厂房、农村屋顶)。在储能领域,我们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新模式,华能满城储能电站(储能容量万千瓦时)、炘能满城储能电站(储能容量万千瓦时)已建成投运,可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减少弃风弃光率——202x年全市弃风率、弃光率分别降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能源结构来看,202x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X%,较202x年提升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万吨、减少碳排放万吨,为全市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还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县建设的“光伏+农业”示范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年发电量亿千瓦时,带动农户户增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四是“汽车+氢能”产业生态加速构建。我们立足我市汽车产业基础,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X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对氢能车辆推广、加氢站建设、核心技术研发给予补贴,202x年发放补贴资金万元。在车辆推广方面,累计推广氢能车辆561台,其中氢能公交车台(覆盖路、路等12条公交线路)、氢能物流车台(主要服务于物流园、电商产业园),年减少柴油消耗吨、减少碳排放万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容易线”驿站北区5座加氢站,总加氢能力达3260公斤/12小时,可满足台氢能车辆的日常加氢需求,同时规划建设座加氢站,预计2025年实现重点区域加氢站全覆盖。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支持氢能企业开展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目前已实现kW电堆量产,成本较202x年下降%,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x年,我市氢能产业集群产值达亿元,带动就业人,初步形成了“车辆制造—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五是固废与垃圾分类治理成效显著。我们将固废治理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环节,构建“前端分类投放、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在前端分类方面,主城区建成1891个垃圾分类回收网点,实现住宅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全覆盖,每个网点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_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并配备专职督导员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县、区推动垃圾分类向乡镇延伸,县实现乡镇回收网点全覆盖,镇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居民分类准确率达%。在中端运输方面,建立“分类运输、专车专运”机制,配备可回收物运输车辆辆、厨余垃圾运输车辆辆、_垃圾运输车辆辆,杜绝“混收混运”,202x年分类运输率达X%。在末端处理方面,建成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吨)、座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吨)、座_垃圾处置中心,202x年全市生活垃圾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