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

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的组织路线,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工作的统一部署,街道工委始终坚持以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系统性、全方位推进居民小区组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街道工委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以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发挥功能作用为核心,全面提升居民小区组织建设质量,努力将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

  (一)系统部署推进居民小区组织建设,筑牢治理“桥头堡”

  坚持把居民小区组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1.强化_,做到系统研究部署。街道工委深刻认识到,小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小区组织是在城市工作的基础。为此,年初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区工作,制定并印发了《X街道关于全面深化“红色领航·小区善治”行动提升居民小区组织建设质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成立由街道工委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形成“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略…… 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标准,大力选拔小区组织。采取“内部推选、组织选派、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从业主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拔了86名小区组织。同时,主动吸纳社区民警、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员负责人进入小区组织班子,担任兼职委员,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领导集体。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小区组织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45%,有效强化了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在业委会换届选举中,由小区组织靠前把关人选,对照11项“负面清单”进行资格审查,成功推荐69名优秀员进入新一届业委会班子。

  3.规范有序运行,激发内生动力。制定《X街道居民小区支部工作指引》,明确小区支部的8项基本职责和5项重点任务,为支部工作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全面推行支部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员等基本制度。依托“智慧”云平台,推行在职员“线上报到、线上认岗、线下服务”模式,设置了政策宣传、文明倡导、健康指导等6大类30余种服务岗位,推动超过3200名在职员到居住小区报到服务,精准认领并完成了居民“微心愿”1500多个。

  (三)引导发挥好居民小区组织功能作用,激活治理“一盘棋”

  紧扣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四大机制,推动小区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挑大梁。

  1.健全员带头发挥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工作亮标准”活动,在小区内设立“员先锋岗”“员责任区”。根据小区特点和员特长,广泛组建“红细胞”员突击队、“银发”员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功能型服务团队50余支,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内累计开展活动超过1200场次。挖掘小区内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员能人,设立“老X员工作室”“X邻里调解室”等特色功能室27个,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600余场次,让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彰显。

  2.健全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大力推行“联盟”模式,推动小区组织主动与驻区单位、沿街商铺、“两新”组织等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推动65个小区组织与辖区内110家单位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创新开展资源置换合作,如X社区支部与辖区X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律所为小区居民提供每月两次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社区则为律所支部提供活动场地和共建平台,实现了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3.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治理的平台,指导各小区组织普遍建立“邻里议事厅”“居民恳谈会”等议事协商载体。融合“邻里文化”与“家文化”,引导86个小区组织牵头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邻里微公约》,将小区环境、邻里关系、公共事务等纳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范畴。通过“微协商、微议事”等形式,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事务决策,先后推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公共绿地维护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4.健全物业联建机制。深入实施“红色物业”拓展示范行动,全面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一方面,督促辖区35家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将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并通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方式,实现物业企业组织覆盖率100%。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区“大物业”联席会议制度,由小区组织担任召集人,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共同商议解决物业管理、小区治理中的重大事项。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各类联席会议350余场次,协调解决了包括公共设施维修、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分类管理等在内的各类问题580余个,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街道居民小区组织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有待深化。部分小区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核心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话语权”不足。现有法规政策对小区组织领导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具体路径和强制力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在面对一些复杂利益纠纷时,小区组织虽有心协调,但往往力不从心,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有限。二是角色定位虚化。少数小区组织满足于“挂牌子、有班子”,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切入小区治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在居民心中的存在感不强,组织的发动和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彰显。三是部分组织履职能力有待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