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1+2+4+N”工作部署,系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X奠定坚实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筑牢思想根基,把稳绿色发展“方向盘”

  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关系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_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尚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相容性仍需增强。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入手,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一)深化理论武装,把准生态文明建设“定盘星”。_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学深悟透_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将其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纳入各级 ……略…… 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紧盯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治理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二、聚焦重点攻坚,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_指出,“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成效并不稳固,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下半年,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拿出更实举措,发起新的攻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深化蓝天保卫战,守护“常态蓝”。一是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紧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这一关键,加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实施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效率。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深化扬尘污染精细化_,落实建筑施工、道路、堆场等扬尘防治措施。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实现精准应对、有效减排,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与运输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和清洁利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深化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推动重点耗能行业实施节能改造,提升能效水平。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结构优化调整,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提供坚实支撑。三是提升科技支撑与精准监管能力。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优化监测站点布局,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污染源解析和溯源能力。完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强化数据质量监管,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污染物走航监测和热点网格筛查,精准识别问题区域和时段。加大监管力度,推广使用无人机、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手段,提高效能和精准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二)推进碧水保卫战,重现“生态河”。一是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坚持节水优先,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强化水环境污染治理,以提升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目标,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补齐管网短板,消除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严控入河污染物总量。同步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恢复水生植被,营造生物栖息地,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二是突出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和黑臭水体整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保护区划定、立标和环境问题整治,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风险防控,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防止返黑返臭。向县级市、乡镇和农村延伸,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面貌。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城乡共同的生态底色。三是强化流域系统治理与岸线空间_。树立流域观念,以重要河流湖泊为统领,统筹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系统实施污染治理、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恢复等工程。加强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清理整治侵占破坏岸线行为,恢复岸线生态功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三)开展净土保卫战,净化“安全土”。一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_。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和优先_名录。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_和修复名录制度,落实风险_和修复措施,确保安全利用。加强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制度,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严控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筑牢土壤环境安全防线。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受污染耕地要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_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推进地膜回收利用,防治农田土壤残留污染。保障粮食安全根基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协同监管。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制度,实施分级分类_。开展化学品生产企业、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等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防控风险。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在治理修复污染地块时,同步考虑地下水污染防治。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掌握水质动态变化。逐步建立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守护好难以再生的地下水资源。

  (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屏”。一是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优化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明确边界范围和_要求,提升管理效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建设生态廊道,连通重要生态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