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新时代的干部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即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也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公务员考核规定》第35条明确:“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素质和工作实绩。”新时代细化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落实素质考核。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2x年全市干部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辅导,希望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干部的素质,推动我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时代背景

  考核是导向,也是“指挥棒”。中国属性要求必须重视建设,建设落地见效的有效抓手是干部的素质考核。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赖于素质考核的引领、规范和约束。

  (一)中国属性决定了重视素质考核

  中国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马克思主义政突出的‘性’是塑造‘定力’的关键,更意味着中国始终旗帜鲜明讲”。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始终保持定力。从政的自我建设来看,个体员的品质塑造是保持的先进性,确保一个政定力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方面的定力塑造要求,必然要体现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检验干部是否保持定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强调干部的素质评价。因此,新时代干部考核强调素质标准,是中国全面从严治、保持政 ……略…… 果来看,既有研究中关于“素质”的界定既包括概念界定的思路总结,也包括具体的概念界定。比如,有学者查阅了近三十年发表的论文与近十年的《组工通讯》,总结了关于素质定义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将素质等同于‘思想素质’,仅关注思想观念,以诠释性定义把素质的内涵解释为一种认知、态度和理想价值观的综合。另一种是将素质作为传统干部考评内容‘德能勤绩’中‘德’的一部分,通过描述性定义来解释与品德交叉部分中的素质结构。”还有学者认为:“素质作为从事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就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对其心理、行为具有稳定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人在方向、立场、信仰、态度及相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现。”

  (二)干部素质评价标准的演变

  素质概念的内涵随着不同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素质这一概念在‘干部素质’‘德才兼备’等概念中演变产生,其中‘标准’是贯穿的发展的主心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宗旨”。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干部考核工作涉及到的主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梳理干部素质评价标准发展变迁的逻辑。

  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干部审查涉及的“素质”,强调的是面貌、立场,以审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1955年8月,组织部向报告,建议将审查干部的目的改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在上弄清每个干部的面目,清除混入政机关内的一切反革命分子及各种坏分子,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和便于正确地使用干部”。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素质考核,主要是通过审查区分不同人员的立场,尤其是清除上的反革命分子。

  其二,1979年干部考核制度实行以后,素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德”的考核中。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考德,是考核干部的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遵守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素质考核,主要从立场的角度来考核。

  其三,20xx年,《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出台,进一步细化素质考核的内容。“一意见”明确以“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同时将“德”细分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三办法”针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设置了“德”的考核内容,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考核中有理论素养的维度,考察善于学、战略思维、把握大局、政策水平等情况。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考核中有大局意识的维度,考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以及在关键工作中、关键时刻的表现等”。

  其四,201x年《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将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干部考核的考核属性。素质的具体考核内容同样放在“德”的考核标准下,但有别于20xx年“一意见”中的三分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其细分为品质和道德品行。实际上就是把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并入到品质的考核中,且细化了相关要求。比如,要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对忠诚、尊崇章、遵守纪律和规矩,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等情况”。

  (三)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指标的提炼

  以《著作选读》中关于素质考核的论述为依据,参照的报告、法律法规、理论研究对素质的描述,结合实践中对素质考核的有益经验,可以将新时代素质考核的指标总结提炼如下: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担当、能力、定力和自律。每一个二级指标都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阐释,每一个三级指标都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化和具体做法的明确。以一级指标“担当”为例。对“担当”的论述包括,“全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性锻炼,不断提高觉悟和能力,把对忠诚、为分忧、为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担当,永葆本色”等。由于为分忧、为尽职属于同一个维度,基于此,“担当”下设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对忠诚,为分忧、为尽职,为民造福。如何衡量对忠诚?对忠诚就要对的信仰、的组织、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体且无条件的忠诚。

  三、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时代逻辑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干部素质考核的背景,新时代干部素质理论逻辑阐释了具体需要考核的指标维度,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实践逻辑则揭示如何考准考实,以便准确评估干部的素质,实现素质考核的目标。由于素质具有隐蔽性和变动性,较难观察,且具有内在性,难以从行为表现上直接进行判断。因此,实现素质考核的目标有赖于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方法。完善干部素质考核制度供给有助于解决考核标准界定难的问题,细化考核方式有助于解决精准研判难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有助于解决结果转化难的问题。

  (一)完善干部素质考核的制度体系

  第一,整体性阐释素质。尽管的文件、法律法规中涉及有素质的说明,但局限于对素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的规定,缺乏对素质的全方位、整体性的阐释。具体来说,素质涉及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估。比如,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领导干部素质考察办法》,具体从忠诚、定力、担当、能力、自律5个方面,考察“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是否敢抓敢管、较真碰硬”等16个“是否”情况等。这些措施使得素质考察具体化、鲜明化,更好落实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