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专题党课:强化宗旨意识,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

专题党课:强化宗旨意识,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强调,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

  《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以纪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组织和员划出了纪律红线,为惩处损害群、干群关系的行为提供了制度依据。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足岗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深刻认识走好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的性质和宗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的本质属性。章规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略…… 制定的《关于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这是目前已知的的决议中最早提到做群众工作和处理群关系问题的文件。1928年7月,的六大通过的《议决案》中规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9月,《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阐述了、军队和群众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提出“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45年6月,的七大通过的章明确规定“中国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个员必须理解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1949年6月,_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了我们的“三大法宝”,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的,联系人民群众的”。

  在革命和战争年代,的群众纪律更多地是以密切军民关系、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等形式出现的。领导的人民军队建军之初,“群众纪律”始终是一个不离左右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群众纪律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和考验。1956年,的八大将“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痛痒,尽力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要求”写入章。1982年,十二大章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加强的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求员“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1983年,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整的决定》强调,整顿,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1990年,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此后,通过的《关于加强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内文件,都对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如何正确处理和群众的关系进行了强调和补充,丰富和发展了的群众纪律的内涵。

  进入新时代,反复告诫全要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_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xx年12月,局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推进群众纪律建设不断制度化。报告把纪律建设纳入的建设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群众纪律写进章。章明确提出,路线确立之后,必须由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来保证其贯彻执行,要求员“坚持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和人民的利益”。与此同时,以来,我们开展的历次集中性教育,都把密切群干群关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些都是严明的群众纪律最根本的要求和体现,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了时代需要和人民期望。

  三、与时俱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一)严明的群众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的治本之策,遵守群众纪律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刚性约束。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