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日活动事关基层工作质量。在当前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基层支部对其所承载的价值功能认知不清,前期策划精细度不够,致使主题日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本文结合基层支部工作的特点,深入挖掘并总结其内在的规律,围绕时间、内容、形式三个变量,以时间节点切入为关键、内容深度为核心、展现形式为保障,提出提升支部主题日活动质量的变量分析观点,并辅之以实证分析方法展开论述。
一、支部主题日活动的价值功能
(一)支部主题日活动是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全面从严治,要从内生活严起,从内生活管起。支部主题日活动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员教育管理,促进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基层支部功能和组织功能,向基层压实责任链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基层支部通过该制度打通全面从严治责任和压力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激活神经末梢,在实现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夯实组织基础建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题日活动成为的以来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
(二)支部主题日活动是增强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的重要途径。实践决定认识。目前,基层一线岗位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员这 ……略…… 文结合支部工作实际,从变量分析法入手,就提升主题日活动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参考举措和现实路径。
(一)变量分析法的内涵。变量分析法即综合考虑特殊时间、特殊内容、特殊形式,前置性做好主题日活动的深度策划。将时间、内容、形式三个因素综合考量,从宏观上着眼思考和谋划,结合单位或支部实际在微观现实上实现深度对接融合,以从大切入、从小剖析的方式达到形式和内容、过程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增强员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强化理论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促使主题日活动有格局、有内容、有味、有趣味。本文中所指的变量——特殊时间、特殊内容、特殊形式中的“特殊”是相对的,部分从其存在来看虽具有唯一性,但其重要性和价值功能的衡量是相较而言的,三个变量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彼此之间存在支撑性,本文只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来思考和谋划。
(二)变量分析法的具体实施路径
1.结合时间变量策划主题日活动主题。时间是唤起人们意识情感的一种自然催化剂。随着历史文化的积累,很多时间节点因特殊的历史事件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性作用。可以围绕时间节点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的创新理论学,融合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时代性因素策划主题,围绕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来做实做细活动的前期策划,提升活动的仪式感和参与感。笔者按照时间点承载的价值,根据其出现是否具有周期性,将时间点分为周期性时间点和非周期性时间点。
(1)周期性时间点。以年度为周期,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这些节点成了民族文化基因的纽带,具有重大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如清明节、建节、建军节、全国扶贫日等,这些时间节点都可以成为月度支部主题日活动的策划参考点,可以结合本组织的功能职责进行策划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2)非周期性时间点。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等,各行各业都会部署具有明显时间节点的阶段性工作。例如,结合打赢“三大攻坚战”、学贯彻等谋划单位年度重点核心工作,都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主题日活动策划的参考点,实现与业务工作的互融共促。周期性时间节点和非周期性时间节点在某些特殊的时段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若能基于这种关联围绕特殊时间节点这一变量进行深度策划,更能提升主题日活动的质量,在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情感记忆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2.围绕主题日活动做实内容的精深准备。根据时间节点组织与主题日活动内涵和意义一致的活动内容,通过小切口精准推送,提高内容的供给质量,增强员在主题日活动中的参与感、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员的身份意识和宗旨意识。
(1)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在移动互联的自媒体时代,技术进步实现了人们基础认知效率的提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处于信息过载状态。面对海量信息,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信息“量”的收集,而是信息“质”的提升,从认知的效能上着手,从精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立足专业的温度、挖掘内容的深度、拓展引导的力度,在信息组织和供给上不断满足员对高质量组织生活的需求。用深度的细节内容来诠释日常工作生活中熟悉的主题,将理论学、当前困境、后续对策等串联起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吸引员同志的学兴趣,激发深度思考。
(2)理论只有转化才有生产力。目前,支部开展主题日活动需要学的理论、政策和文件很多,容易出现“大”对“大”、“空”对“空”的情况,距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第一,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与实际结合不充分,支部组织理论学过程不够深化,没有把宏观理论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讲清楚,用理论解释理论,在语言上缺乏鲜活性,不够接地气;第二,转化不够,理论是时代的_,理论学没有与现实微观现象相结合,不能有效结合实际做好理论的转化与解释,缺乏吸引力;第三,不能有效做到“小切口”式的深入,没有从现实细微的角度来解释具体现象,缺乏以小见大的吸引力,未能达到学思践悟笃行的效果。要实现理论的转化,就要用具体的数据、有代表的案例、身边的典型来转化所要学的内容,抓住员的思想关注点,实现认识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上的同向,实现理论学的“走心”。
3.用合适的形式呈现主题日活动内容。好的形式对更加全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