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农村工作会议和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治理优”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住建局等部门作了发言,讲得很具体、很实在;部分村(社区)分享了经验做法,值得大家学借鉴。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工作实际,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一年,全镇上下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主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农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粮食安全根基更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连续三年实现“双增长”;建成2个智能化育秧中心,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
二是产业振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蓝莓、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8000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5个,培育农村网红主播20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三是乡村面貌显著改善。深入推进农村 ……略…… 振兴”目标,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奋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守牢“两条底线”,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1.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要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同责,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2万亩、总产量不低于1.85万吨。抓住当前春耕关键期,加快推进育秧播种、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二要强化耕地保护。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20xx亩撂荒地整治,确保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5万亩以上。三要提升生产能力。加快推进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配套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推广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数字农业技术,新建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一要健全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精准识别,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今年以来新纳入监测对象23户78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二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蓝莓深加工、食用菌产业园等联农带农项目,确保每个脱贫村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产业;开发乡村公益岗位200个,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300人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全覆盖。三要深化结对帮扶。落实“干部包户”制度,重点关注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_,帮助解决就医、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让脱贫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二)做优“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要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打造“南部蓝莓、中部粮油、北部食用菌”三大产业带:南部6个村扩大蓝莓种植规模,建成500亩蓝莓智慧果园,引进1家冻干蓝莓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中部3个村依托优质水稻资源,发展“稻虾共作”20xx亩,注册“XX香米”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大米深加工;北部4个村扩建食用菌产业园,新建100个标准化大棚,开发香菇酱、木耳脆片等产品,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二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年内引进或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新增县级以上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要做活农村电商经济。升级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建设5个村级直播基地,开展“网红村播”培训500人次,打造“农产品直播一条街”;对接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开设“XX农特产品旗舰店”,开发蓝莓酒、菜籽油等网销爆款产品,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三)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和美家园
良好生态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要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专项行动(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拆危房、拆违建、拆废弃设施,整道路、整庭院、整风貌),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户厕1500座,配套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个,实现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二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工程”,新建通村公路20公里、产业路15公里,完成5处农村道路安防工程;推进“水利补短板工程”,清淤整治灌溉渠道50公里,加固小型水库3座,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实现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村级智慧服务平台10个,让农民享受便捷数字服务。三要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坚持规划引领,编制15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严禁大拆大建,留住乡村“烟火气”;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保护修缮3处传统村落、2处非遗工坊,打造“非遗文化村”“民俗体验村”等特色文旅节点;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村湾”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创新“基层治理”,构建和谐稳定格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一要强化引领。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4期,推动村组织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在180个基础网格建立小组,推行员“亮身份、包农户、办实事”,让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二要完善治理机制。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屋场会”等治理经验,每个村制定“村民自治清单”,明确村级事务办理流程和群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