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全面动员部署“五一”假期及夏季旅游旺季安全生产工作。当前,群众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全县即将迎来客流高峰,但越是旅游市场火热,越要警惕风险隐患抬头。安全生产是文旅行业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我们必须以“如履薄冰”的警觉、“万无一失”的标准,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文旅环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筑牢思想防线,以最高站位扛起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是文旅行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_的重要前提。近期,国内个别景区发生的高空设施坠落、山体滑坡等事故,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深刻汲取这些事故的教训,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从前期我们对全县文旅行业的检查情况来看,部分单位还存在“重 ……略…… 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责任。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守护者。各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员要全天候在岗,加强对设施设备的巡查和维护,紧盯设施运行和游客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一线员工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现游客跨越护栏、进入危险区域等行为要及时劝阻,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局机关将成立督导组,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公开通报、顶格处罚,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二、织密防控网络,以最硬举措消除风险隐患
当前,旅游安全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叠加性的特点。既有传统领域的老问题,如设施设备老化、消防安全等问题,也有新兴业态的新挑战,如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问题。我们要坚持“人防+技防+物防”三管齐下,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要严把设施设备“安全关”。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障游客安全的基础。对景区特种设备要实行“双保险”管理,即除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检验外,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日常维护和检查。所有玻璃栈道、高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必须取得市场监管部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运营,这是最基本的准入条件。每日运营前要开展空载试运行,并留存视频记录备查,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原因。针对夏季雷雨天气增多的情况,山岳型景区要提前检修防雷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临水区域要增设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要拧紧人员聚集“安全阀”。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人员聚集现象日益突出,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要严格执行景区最大承载量规定,避免人员过度拥挤引发安全事故。X北坡等热门景区要落实分时段预约制度,通过线上平台提前发布预约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安排行程。实时公布入园人数,让游客及时了解景区的人流情况。当客流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要立即启动分流措施,通过设置指示牌、安排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将游客有序分流到其他区域。在游客服务中心、检票口、观景平台等易拥堵区域,要增设引导员和电子导览屏,引导游客有序通行,防止人员扎堆引发踩踏事故。文化场馆、演出场所要严控瞬时人流,通过设置限流措施、增加安保人员等方式,确保安全通道24小时畅通,为游客提供安全的参观和观演环境。
(三)要筑牢应急处置“安全堤”。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各企业要在5月1日前完成应急演练,重点模拟山洪暴发、设备故障、游客受伤等场景,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通过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景区医疗点要配齐急救药品和AED设备,工作人员要掌握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确保在游客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治。同时,要加强与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暴雨、滑坡等预警信息,做到“早预判、早响应、早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压实责任链条,以最严要求确保工作落实
安全生产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要打好协同作战“组合拳”。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我们要建立“局领导包片、科室包点、干部驻企”三级督导机制。节日期间,局班子成员要带队下沉一线,对A级景区、星级酒店实行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