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2025年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

在2025年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XX县始终锚定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将文明培育、实践、创建深度融合,推动城市能级与市民素养协同提升。通过实施一系列强基固本、铸魂赋能举措,城市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社会治理精准有力,成功获评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实现从“环境蝶变”到“文明跃升”的跨越。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培根铸魂强根基,凝聚文明创建思想共识

  思想引领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动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激发全民参与创建的内生动力。基于此,我们以干部教育为引领、群众宣传为纽带、新风培育为抓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建设体系,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一)深化干部教育,锻造创建先锋队伍。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紧扣的创新理论,编制涵盖7大类46个专题的系统化培训计划,分层分类举办主体班次72期,累计培训干部7900余人次。聚焦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3期组织800余名县管科级干部开展专题轮训,引导员干部坚定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略…… 化惠民基础。一是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完成XX旧址展示利用和环境整治项目方案设计。推动全县“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754场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二是创新运营模式。组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填补国有文艺院团空白,推动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打造文艺精品,彰显城市文化魅力。一是搭建创作平台。依托11个文艺家协会,组织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活动,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近年来,全县文艺作品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展览260余篇(幅、首),在市级平台发表展出600余篇(幅、首),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二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启动文艺青年人才“青蓝工程”,通过导师帮带、培训交流等方式,培养骨干文艺青年人才,16人加入省市级协会,为文艺事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三是加强文艺交流。举办书画展、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三)挖掘文化潜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加大文物普查和保护力度,1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省级名录,1处国家级文物入选国家古代古碑名刻文物名录,6处文物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构建起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二是开发文创产品。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开发涵盖11大类的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三是传承非遗技艺。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非遗展演展示,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培育文化业态,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一是推动文旅融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二是发展数字文化。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文化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鼓励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演艺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法促行强保障,构建文明创建法治屏障

  法治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将法治思维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通过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文明城市创建保驾护航。

  (一)加强普法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一是实施普法工程。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等“四大工程”,创新“线下+线上+X”普法模式,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31名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编印普法书籍16种,开展集中宣传26场次。二是优化法治阵地。提升78处法治文化广场功能,设立妇女儿童法律咨询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司法行政公众开放日”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突破900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三是创新普法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以案释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一是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服务中心进驻事项343项,进驻率达100%。公布负面清单128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行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室240个,为72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审核合同、办理涉企案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强化依法决策。7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聘请法律顾问,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审核决策、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确保决策科学、合法、有效。

  (三)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搭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建立诉调对接“1+N”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487件,化解率达96.7%,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特殊_保护。推动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盟,强化跨部门协同,落实关爱帮扶措施,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三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