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养老护理人才队伍作为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撑,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亿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以年均3%的速度加速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8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我区立足区域实际,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机制为突破,探索构建养老护理人才职业发展新路径,为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实践参考。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清醒认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区现有户籍人口94.3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5.47万,占比27.01%,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全区现有养老护理员1755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在岗持证护理员数达35人,这一指标虽位居全省第一梯队,但随着“十四五 ……略…… 计,城区护理员日均服务时长8.2小时,而农村护理员因兼岗现象日均服务时长超12小时,人岗匹配度评估机制的缺失加剧了基层人才流失。
二、创新构建养老护理人才全链条培育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我区以全周期人才生态构建为目标,创新实施“引育用留”一体化举措,推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提供可复制经验。202x年以来,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人才招录增长率28%、持证率提升至92%、城乡流动率提高35个百分点,相关经验获省级养老服务专项通报表扬。
(一)创新引才模式,构建多元协同的人才供给体系。一是搭建“+机构+企业”三方协同平台。紧扣“打造共同富裕标杆区”目标,依托“XX颐养”民生品牌,联合行业协会开展养老人才需求调研,形成涵盖生活照护、康复护理等12类岗位的人才招聘清单,建立季度供需对接会制度。二是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引才通道。线上在智联招聘开设“养老服务人才专区”,运用AI匹配技术实现岗位精准推送,线下联合区人社局举办“智汇养老”主题招聘会,为康复医师等紧缺岗位开通“简历直推—云端面试—快速审批”闭环服务,单个岗位平均招聘周期从45天缩短至12天。三是构建全链条引才机制,与上海、南京等6个长三角城市建立人才协作联盟,202x年跨区域引进专业人才12名,占新招录人数的28.6%,重点机构人才缺口填补率提升至98%。
(二)实施育才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的能力提升体系。一是将人才培训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创新实施“百千万”专项培训计划(百场实训、千人次轮训、万小时在线学),整合20家管家婆等专业培训机构资源,建成5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年均邀请40余位国内外专家,围绕生活照护、康复护理等8大模块、42项技能开展教学,开发《认知症照护实务》等12门特色课程。二是创新“小班化+流水线”教学模式,推行20人制小班教学,设置基础照护、康复训练等4个实训工位,3至4人分组开展专项实训,配备临床护理师与机构督导员双师指导,实施“工位轮换+分项考核”,技能达标率提升至95.7%。三是构建“政校联动、双线融合”培养路径,与XX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探索“网络学(30学时)+基地实训(30学时)”分层培训,开展“理论机考+实操录像”双维考核,在岗护理员岗前培训实现100%覆盖、持证率达92.3%。
(三)优化用才机制,构建精准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一是依托“XX养老”数字平台,建立包含学历、年龄、技能等级等28项指标的人才技能评估系统,通过岗位需求与人才画像的智能匹配,实现“因岗择人、因人定岗”,人岗适配度经第三方评估提升至88.2%。二是创新“家门口”人才共享机制,在5个乡镇设立人才培训分中心,由龙头企业派驻师资开展集中培训,年均组织12场次“送教下乡”,带动城乡人才流动率从18%提升至53%。三是建立“以赛代训”长效机制,联合区人社局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生活照护、应急处置等6个竞赛项目,年均带动1500余人参与岗位练兵,选拔208名优秀人才纳入重点培养库,高技能人才占比从18%提升至25.3%。
三、探索完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路径
基于实践探索,我区认为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需从_机制层面持续发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政策保障体系,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人才供给渠道。一是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机制,与3所职业院校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定向班,力争3年内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占比达40%,2025年计划招生120人。二是制定《紧缺养老人才认定目录》,通过“人才专项编制+企业薪酬补贴”方式,多渠道引进兼具社会工作、老年心理学等专业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