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2025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切实保障工勤技能人员的切身利益,激发广大工勤技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旗县分管负责人,市人社局、财政局、编办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代表。刚才,X旗区、部门和单位分别作了汇报发言,结合实际分享了政策实施经验,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的重要意义

  (一)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高度,认识政策优化的必要性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工勤技能岗位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职能的 ……略…… 聘至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X单位的工勤技能人员张某,在原岗位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后勤管理经验。在单位管理岗位出现空缺后,他凭借自身能力和政策支持,通过公开竞聘转岗至管理岗位,负责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转岗后,他将后勤管理经验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有效提升了单位的管理水平,成为工勤技能人员转岗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转岗聘用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工勤技能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优化了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合理设置岗位结构比例,保障晋升公平公正

  在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方面,我市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将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30%以内,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控制在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10%以内。同时,针对人数较少单位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灵活的岗位设置办法。202x年,全市共完成家单位的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调整工作,涉及工勤技能人员人。例如,旗的单位,因人员编制较少,按照常规结构比例无法设置出相应等级岗位。根据新政策,该单位在本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取得上一等级证书的X名工勤技能人员直接晋升,有效解决了这些人员的晋升难题,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岗位管理政策的公平公正性。

  (三)完善岗位聘用政策,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我市完善的工勤技能人员岗位聘用政策,对特殊_给予了充分关怀。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或工龄满30年,且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及以上档次的工勤技能人员,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聘用到相应工勤技能岗位。202x年,全市共有X名符合条件的工勤技能人员享受了这一政策,顺利实现岗位晋升。例如,X单位的工勤技能人员李某,工龄已满30年,一直兢兢业业工作,但由于岗位限制,晋升困难。新政策实施后,他凭借自身条件和多年的工作表现,成功晋升到更高等级岗位,工资待遇得到提升,工作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这一政策的实施,既体现了对老职工的尊重和关怀,也增强了工勤技能人员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优化高技能人才晋升通道,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为激励优秀高技能人才,我市优化了其晋升通道。对获得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或连续3年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工勤技能人员,在符合岗位聘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晋升一个等级。同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技能人才,还可越级或破格聘用。202x年,全市共有X名优秀工勤技能人才通过这一政策实现晋升。例如,X单位的工勤技能人员王某,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按照新政策,他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晋升到更高等级岗位。晋升后,他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为单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其他工勤技能人员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

  三、剖析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优化难点

  (一)政策宣传与解读不够深入

  尽管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工勤技能岗位管理优化政策,但部分单位和工勤技能人员对政策的了解仍不够全面、深入。一些单位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部分工勤技能人员因不熟悉政策,未能及时把握晋升机会。据调查,在随机抽取的名工勤技能人员中,有%的人员对转岗聘用政策的具体条件和流程不了解,X%的人员对高技能人才晋升政策知晓度较低。政策宣传方式单一、覆盖面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岗位设置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的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工作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一些单位在岗位设置时,未能充分考虑单位职能转变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部分岗位工作量不饱和,而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但岗位设置未能及时调整更新,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例如,在某事业单位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对计算机维护等技术岗位的需求增加,但原有的岗位设置中此类岗位数量较少,且对人员技能要求不明确,影响了单位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市工勤技能岗位管理政策的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对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开展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等工作难以进行全面、准确的监督检查。同时,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对工勤技能人员的工作业绩、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考核缺乏量化指标,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这导致一些单位在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性,部分工勤技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政策的长期稳定实施。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