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肩上扛责任,手中握戒尺。村级干部身处乡村振兴最前沿,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回顾这些年,我们见证了无数基层干部以汗水浇灌土地,用脚步丈量民情,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书写了精彩答卷。但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部在利益诱惑前迷失方向,在人情世故中模糊底线,让“小权力”滋生出“大问题”。今天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就是要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敲响“洁警钟”,擦亮“为民初心”,让每一名村级干部都能成为群众信赖的“清白人”、乡村振兴的“实干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以案为鉴知敬畏,在“痛定思痛”中筑牢思想防线
(一)从“小贪小占”的教训中看清“蚁穴溃堤”的危害。基层“微腐败”看似金额不大,却直接啃食群众获得感。有的干部在惠民补贴发放中“打擦边球”,有的在集体资产处置时“优亲厚友”, ……略…… 利益的“守护者”,把“百姓小事”当作“头等大事”。群众身边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邻里纠纷调解到道路硬化修缮,从留守儿童关爱到留守老人帮扶,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村级干部的“大事”。要主动沉下身子,多坐群众的“小板凳”,多听群众的“心里话”,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口碑。
(三)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把“发展蓝图”变成“实景画卷”。村级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立足本村实际,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敢闯敢试,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一抓到底,在基层治理创新中主动作为。比如,有的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有的村依托特色农产品打造电商品牌,这些成功经验都证明:只要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就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致富新路。
三、以纪为纲守底线,在“细照笃行”中绷紧洁之弦
(一)严守“权力边界”,不越“雷池”半步。村级小微权力看似不大,却涵盖了集体资产处置、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关键领域。要牢记“有权不可任性”,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做到该集体决策的不搞“一言堂”,该公开透明的不搞“暗箱操作”。把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每一个项目建在民心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严守“纪律红线”,不触“高压线”分毫。_精神不仅适用于机关干部,村级干部同样不能例外。要坚决抵制“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不正之风,拒绝“一桌饭、一包烟、一个红包”的腐蚀。在婚丧嫁娶、节日往来中,要严守纪律规矩,做到“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底线”,始终保持清正洁的本色。
(三)严守“道德高线”,不丢“精气神”半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村级干部既要讲纪律,也要重德行。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移风易俗中作表率,在孝老爱亲中树标杆,在团结邻里中当模范。用自身的言行感染群众、带动群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四、以学促行提本领,在“充电蓄能”中锤炼过硬
(一)学政策法规,做“心中有数”的明白人。政策法规是村级干部开展工作的“指南针”。要主动学《农村基层干部洁履职若干规定》《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掌握土地流转、宅基地审批、惠农补贴等业务知识。只有把政策法规学深悟透,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避免因无知无畏触碰红线。
(二)学先进典型,做“肩上有责”的实干家。榜样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对标“时代楷模”黄文秀、“最美村官”毛相林等先进典型,学他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要挖掘身边的“草根榜样”,学他们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整治环境的务实。以榜样为镜,照出差距不足,激发奋斗动力。
(三)学群众智慧,做“脚下有泥”的贴心人。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实践学。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群众拉家常、听真话,学群众解决问题的“土办法”“金点子”。只有把群众的智慧转化为工作思路,才能让各项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五、以制固本促长效,在“严管厚爱”中营造良好生态
(一)织密“监督网络”,让小微权力“无处遁形”。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纪检委员的“前哨”作用,对村级财务收支、项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