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非遗传承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以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升级。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非遗传承基地代表、非遗传承人代表以及相关高校、企业负责人。刚才,X区文化和旅游局、X职业技术学院、X镇非遗工作站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创新思路,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非遗传承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一)非遗传承是守护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包括董永传说、淮剧、建湖杂技、大丰瓷刻、东台发绣等;省级非遗项目45项,市级非遗项目128项,县级非遗项目300余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略…… 遗传承发展基础
一是构建“高校+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开设陶瓷装饰、发绣工艺等非遗专业课程,202x年已招收全日制学生120人。鼓励高校与非遗传承基地合作,如职业技术学院与瓷刻工作室共建“现代陶艺创新实验室”,年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0余人。二是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育工程”。计划三年内培育省级非遗传承人10-15人,市级传承人30-50人,设立非遗传承专项补贴,对省级以上传承人每年发放补贴1.2万元,市级传承人每年发放补贴8000元。三是开展“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在全市50所中小学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如X小学的“董永传说”讲故事社团、X中学的“建湖杂技”兴趣小组,年均参与学生达1.5万人次,从青少年层面培养非遗传承后备力量。
(二)推动创新发展,释放非遗产业经济活力
一是打造非遗特色产业园区。在区规划建设“X非遗文化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200亩,集非遗展示、创作、销售、体验于一体,预计2026年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家,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产值超2亿元。二是推动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支持发绣企业引入3D扫描、数字建模技术,开发“发绣数字藏品”,202x年已上线区块链平台,实现线上销售额1200万元。鼓励瓷刻工作室运用激光雕刻技术辅助传统工艺,将单件作品制作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效率提升50%。三是拓展非遗“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X非遗”官方电商平台,整合全市非遗产品资源,202x年平台上线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在景区设立非遗展销中心,年均销售额达8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从事非遗相关产业。
(三)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非遗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整合大丰瓷刻、东台发绣、建湖杂技等非遗资源,设计“X非遗文化体验之旅”线路,包含6个核心景点、10项体验项目,202x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2亿元。二是举办非遗节庆活动。连续三年举办“X非遗文化节”,设置非遗展演、技艺比拼、美食市集等板块,202x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在镇举办“董永文化旅游节”,将非遗展演与乡村旅游结合,年均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500万元。三是培育非遗民宿和农家乐。在县村打造“非遗主题民宿集群”,将淮剧表演、剪纸体验融入住宿服务,202x年民宿入住率达85%,户均年增收3万元;在区X镇推广“非遗农家乐”,游客可参与豆腐制作、土布纺织等非遗体验,年均接待食客2万人次,带动农户年增收2万元。
三、完善保障机制,为非遗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推进格局
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X市非遗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文化和旅游、教育、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参照市级架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将非遗传承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5%。建立市、县、乡三级非遗保护工作网络,在X镇、X街道等20个重点区域设立非遗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5名,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0xx万元,其中30%用于支持乡村非遗项目,较202x年增长20%;设立“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贷款,额度5亿元,年利率不超过4.35%,已为X瓷刻、X发绣等15个项目发放贷款8000万元。二是落实土地保障政策。在乡村振兴用地指标中,单列10%用于非遗产业项目,区非遗产业园已获批建设用地150亩。三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将非遗传承人纳入“X高层次人才计划”,省级以上传承人可享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对带徒授艺满5年且培养出市级以上传承人的师傅,给予5万元奖励。
(三)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在X电视台开设“非遗X”专栏,每周播出1期,时长15分钟,202x年已制作播出52期,收视率达3.2%;在“学强国”平台开设“X非遗”专题,发布图文、视频内容100余篇,总阅读量超500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