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数智赋能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总结我市文化视听产业发展成效,部署数智赋能新型文化业态重点任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市文广旅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X科技集团、X智核星科技等文化企业代表。刚才,X区、X开发区和部分企业代表围绕数字视听、文旅融合等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见地,我完全同意,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落地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数智赋能文化业态战略意义
(一)顺应技术变革趋势,抢占数字文化发展先机
当前,全球数字文化产业正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2万亿美元,数字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建设,“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202x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5万亿元,占GDP比重4.43%。我市作为X省文化产业重点城市,202x年文化视听产业规模达280亿元,同比增长25%,但与苏州(520亿元)、杭州(680亿元)等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以深圳为例,该市通过建设数字文 ……略…… 设文化数字化应用示范点。参照杭州“数字文化产业图谱”,绘制市文化企业分布、技术专利、人才供需等专题地图,为企业投资提供精准指引。二是健全政策体系。设立3亿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建数字视听项目给予最高800万元补贴,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给予35%费用补助。借鉴广州“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化”经验,出台《X市文化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办法》,202x年培育8家文化数据服务骨干企业。三是强化标准建设。制定《市数字文化场馆建设规范》《虚拟文化体验服务标准》等地方标准,在产业园试点“元宇宙文化空间”认证,202x年实现沉浸式体验项目占比达60%。
(二)狠抓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核心动能
一是攻坚重大项目。建立数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202x年计划推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超150亿元。其中,X科技投资40亿元的“元宇宙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提供50个虚拟文化场景,年接待能力达100万人次;集团投资25亿元的“文化大数据中台”项目,可服务全市90%的文化企业。二是加快园区建设。推进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二期、X文化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设,202x年底前新增载体面积4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突破400家。基地已引进智能云虚拟现实赋能中心等龙头项目,202x年带动相关产业营收120亿元,202x年力争突破180亿元。三是培育本土企业。实施“数字文化企业倍增计划”,202x年培育营收超5亿元企业8家、超亿元企业25家。X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文化AI创作平台”已服务80家文创企业,202x年营收达6亿元,计划2025年上市。
(三)深化融合应用,拓展数智文化发展空间
一是推动“数智+文化创作”。在影视、演艺等领域推广AI剧本生成、虚拟演员等应用,202x年打造10部数智化影视作品、50场沉浸式演艺活动。文化传媒公司利用AI技术制作的36部短剧,单部点击量均超5000万,其中《暗夜之下》由导演执导,依托国际街区的韩风元素,实现中韩文化融合创新,上线一周点击量破亿。二是推进“数智+文旅融合”。依托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开发“元宇宙湿地探秘”“数字候鸟迁徙”等产品,202x年打造8条数字文旅精品线路。开发区东大门街区通过植入AR导航、虚拟旅拍等技术,202x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拍业务收入超80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消费3000万元。三是深化“数智+文化服务”。建设X市数字文化服务平台,202x年实现文化场馆预约、非遗体验等服务“一网通办”。X区“文化惠民数字地图”整合200个文化服务点数据,群众平均寻馆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服务满意度达96%。
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数智文化发展基础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推进责任
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观摩、季考核”推进机制。将数智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权重不低于4%,对年度考核前3名的地区给予800万元奖励。在市文广旅局设立数字文化产业处,核定编制6名,具体负责产业规划、项目推进等工作。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架构,202x年6月底前完成工作专班组建。
(二)拓宽要素供给,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强化资金支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亿元专项资金,202x年市级财政新增1亿元用于数字文化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文化数据贷”“数字版权保”等产品,银行已推出“数智文化信用贷”,最高额度3000万元,利率下浮12%,目前已发放贷款20亿元。二是保障土地供应。每年安排不低于6%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数字文化项目,对容积率超过2.0的数字文化园区实行土地出让金返还政策。区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改造为数字视听产业园,节约用地150亩,经验获省文旅厅通报表扬。三是优化人才保障。与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数字文化产业学院,202x年招生400人,开设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实行“校企双元”培养。建立数字文化人才实训基地,每年培训技能人才8000人,对取得专业认证的人员给予最高4000元补贴。
(三)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壮大创新团队。实施“数字文化精英计划”,对引进的院士、国家级文化科技专家等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购房补贴和30万元年薪补贴。公司从杭州引进数字孪生技术团队,带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35%,202x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是建设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02x年新增省级以上数字文化创新平台4家。大学与科技共建的“智能文化创作联合实验室”,已取得专利28项,成果转化金额达1.2亿元。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举办“数字文化创新大赛”,每年设立80万元奖金,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