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2025年招才引智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2025年招才引智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25年招才引智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发布的2025年招才引智计划,聚焦“五大活动矩阵”“四大特色模式”,部署年度招才引智重点工作,为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高校院所代表。刚才,X、市人社局、市科技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招才引智的战略意义

  (一)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看,招才引智是激活产业创新动能的核心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而招才引智正是打通“人才供给—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链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万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X%,但对照长三角先进城市,我市在顶尖人才集聚度、人才与产业匹配度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以区智能装备企业为例,202x年因高端研发人才短缺,导致 ……略…… 活动+产业展示+政策吸引”的模式,在202x年已取得显著成效,当年8场活动累计吸引万名人才参与,促成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带动相关企业年产值增长%。2025年,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一是建立“城市引才大使”制度,聘请X名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作为引才大使,每季度开展“引才大使荐才”活动;二是开发“X人才码”线上平台,活动现场扫码即可获取政策包、岗位图谱等信息,实现“一次参会、终身服务”;三是设立“日人才签约奖”,对活动现场签约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多维度升级,确保“日”活动全年吸引高层次人才签约量较202x年增长%以上。

  (二)深化“名城名校携手行”校园招聘,拓宽青年人才储备池

  校园招聘是集聚青年人才的主渠道,2025年我市将实施“百场校园招聘攻坚计划”,围绕“精准定位、高效对接”原则,分区域、分行业开展招聘活动。在区域布局上,重点锁定长三角、珠三角等高校密集地区,以及中西部省份重点院校,全年赴外招聘不少于100场,其中985、211高校占比不低于X%。在行业匹配上,针对“四群八链”产业需求,组建“汽车产业招聘团”“新一代信息技术招聘团”等专业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产业专家、HR专家和政策专员,为毕业生提供“岗位咨询—职业规划—政策解读”一站式服务。以大学站招聘为例,202x年该站吸引名毕业生签约,其中X%进入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重点企业,这些人才入职1年内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个,人均为企业创造价值万元。2025年,我们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建立“校园引才联络站”,在所高校设立常态化联络点,安排专人对接人才需求;二是推出“校园招聘直通车”,对签约毕业生提供“车票报销+免费住宿+入职礼包”组合服务;三是开展“归雁学子”专项行动,针对籍在外学子建立动态数据库,通过“家乡岗位推介会”“校友座谈会”等形式吸引返乡就业。通过全链条校园引才,确保2025年高校毕业生引进量突破万人,其中重点产业匹配度达%以上。

  三、创新_机制,全面构建四大特色引才模式

  (一)构建“产才融合”靶向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

  “产才融合”的核心是让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我市将围绕“876”创新引领工程和“四群八链”产业布局,建立“产业需求—人才画像—精准引才”的闭环机制。首先,由市发改委、工信局牵头,每季度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白皮书》,将个重点产业细分至个具体领域,明确每个领域的人才数量、技能要求和薪资水平。,市人社局联合猎头机构,建立“产业人才地图”,动态标注全国个重点城市、所高校的相关人才分布情况,为企业提供靶向引才指导。以海工装备产业为例,通过这一模式,202x年已为家企业精准匹配深海焊接、船舶设计等紧缺人才名,这些人才到岗后推动企业承接订单增长%,技术专利数量提升X%。2025年,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这一模式:一是成立“产才融合专家委员会”,由名产业领军人物和高校专家组成,定期研判产业人才趋势;二是打造“产业人才创新联合体”,推动家龙头企业与所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定向输送产业急需人才;三是设立“产才融合专项基金”,每年安排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引育高层次产业人才。通过系统化推进,确保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匹配率从202x年的X%提升至2025年的X%以上。

  (二)打造“校地协同”聚才模式,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校地合作是破解人才“引育用”难题的有效路径,2025年我市将实施“百所院校行”计划,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构建校地人才共育新格局。一方面,举办“2025百所院校行暨校地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邀请所高校及技职院校师生代表来镇,开展“城市推介—访企拓岗—市情考察—供需对接”系列活动,让院校师生实地感受我市产业发展活力。202x年试点活动中,所院校的名师生参与,促成所院校与家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当年即有名毕业生留镇就业。另一方面,深化“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百日行动”,走进10所在镇院校开展招聘活动,通过“企业开放日”“校园招聘会”“职业导师制”等形式,提升本地院校人才留镇率。202x年该行动已帮助名在镇大学生实现本地就业,这些人才平均离职率仅为%,远低于外地引进人才的X%。2025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建立“校地人才合作联盟”,推动院校专业设置与我市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每年新增个产业急需专业;二是设立“校地协同创新基金”,支持院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个;三是推行“双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