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精神,总结前期我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举措,推动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科学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司法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X区(县)司法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部分企业家代表。刚才,X区司法局、X企业代表等作了汇报发言,围绕涉企行政检查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得非常中肯、务实,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重要意义

  (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202x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达5.2万户,同比增长8.7%,市场主体 ……略…… 叉。202x年,某食品生产企业先后接受3个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的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原料采购、生产流程、产品检验等多个环节,其中部分检查事项重复,导致企业疲于应付。据统计,全市约35%的企业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查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二)检查方式不够科学,企业负担较重

  部分部门仍以现场检查为主,缺乏对“互联网+监管”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安全生产检查中,某企业一年需迎接10余次现场检查,每次检查企业需安排至少3名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检查存在“一刀切”现象,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要求所有企业均按照统一标准整改,增加了企业整改成本。例如,某小型加工企业因环保设施未达大型企业标准,被责令停产整改,直接导致企业订单流失,损失达200余万元。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范性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深,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_裁量权滥用等问题。在202x年的一起市场监管检查中,人员因对商标侵权认定标准把握不准,错误判定某企业商标侵权,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经统计,近三年来,我市因不规范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达30余起,其中涉及涉企行政检查的案件占比达40%,严重损害了公信力。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检查计划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各涉企行政检查部门要于每年年初,将本部门年度检查计划报市司法局汇总,由市司法局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进行统筹审核,编制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2025年,力争将重复检查事项减少30%以上。二是推行联合检查。对同一企业涉及多个部门的检查事项,由市司法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在环保、安全、消防等领域试点联合检查,2025年计划开展联合检查行动50次以上,切实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三是建立检查备案制度。未纳入年度计划的临时检查事项,需提前5个工作日向市司法局备案,说明检查依据、对象、内容等,未经备案不得开展检查。

  (二)创新检查方式,提升检查效能

  一是推广“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信息化平台,整合各部门监管数据,实现检查事项网上申报、检查过程全程留痕、检查结果实时共享。2025年底前,力争80%以上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实现线上办理。例如,在税务稽查领域,通过“电子税务局”开展线上检查,企业无需准备大量纸质资料,检查效率提升50%以上。二是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所有涉企行政检查均采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的方式进行。2025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抽查比例和频次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动态调整,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三是推行“柔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采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给予企业改正机会,避免“以罚代管”。202x年,我市在市场监管领域开展“柔性”,对120余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得到企业广泛好评。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

  一是加强培训。各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围绕法律法规、程序、_裁量权适用等内容开展培训。市司法局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全市性行政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授课。202x年,全市共开展涉企行政检查培训30余场,培训人员20xx余人次。二是严格资格管理。对新入职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上岗;对现有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复审,不合格者取消资格。2025年,计划对全市3000余名涉企行政人员进行资格复审。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投诉举报平台,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202x年,我市通过案卷评查,发现并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