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绿色金融发展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政银企三方深化合作,为全市低碳转型注入金融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X相关同志。刚才,、市金融监管局、工商银行分行等单位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绿色金融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国家“双碳”战略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绿色金融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从全国来看,截至202x年末,全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资金支持。就我市而言,绿色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既体现了我市绿色金融的发展活力,也说明我们在对接国家战略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例如,银行分行创新推出的“光伏贷”产品,累计为全市100余家光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5亿元,推动光伏装机容量新增50万千瓦,年减排 ……略…… 了“项目清单”。

  (二)产品服务创新突破,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全市金融机构紧扣绿色产业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产品。落地全省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该产品以企业产品碳足迹为定价依据,碳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享受最低3.2%的优惠利率,目前已为新能源等20家企业发放贷款8亿元,推动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平均下降18%。在绿色保险领域,人保财险分公司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碳减排保险”组合产品,不仅为企业提供环境风险保障,还对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企业给予保费返还,目前已覆盖全市80%的重点排污企业,保额累计达50亿元。在绿色债券方面,X股份成功发行5亿元碳中和公司债,募集资金全部用于风力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可满足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这也是我市首单绿色债券的成功实践。

  (三)政银企协同深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本次推进会上,与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绿色融资额度;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与美科股份等企业签署绿色融资协议,金额达50亿元;人保财险等4家保险机构与中储粮等重点企业签订绿色保险协议,保额超20亿元。这种多层次的政银企合作模式,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以区为例,该区建立了“搭台、银行服务、企业对接”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每月举办绿色金融对接会,去年以来累计促成融资项目120个,金额达150亿元。同时,我市还成立了绿色金融专家委员会,汇聚了金融、环保、产业等领域的50名专家,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评估等专业服务,已累计为80家企业解决绿色融资难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一)强化政策引领,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绿色信贷占比、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等指标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对完成年度目标的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奖励资金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建立绿色金融“红黑榜”制度,对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在性资金存放、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对进展缓慢的机构进行约谈督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1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采用“直投+子基金”模式,重点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扩大绿色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至10亿元,将补偿范围从绿色信贷扩展到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领域,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成本。三是健全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加快推进X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完善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登记、交易和抵押机制,力争年内实现碳排放权交易量突破100万吨,交易额达5000万元,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二)深化产品创新,精准服务绿色产业需求

  一是拓展能效信贷应用场景。鼓励银行机构开发基于企业能效水平的信贷产品,对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优惠利率贷款。例如,X银行可借鉴“合同能源管理贷”模式,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根据项目节能量核定贷款额度,预计年内可发放此类贷款10亿元。二是推广碳足迹挂钩金融工具。在全省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基础上,扩大产品应用范围,覆盖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力争年内服务企业超50家,贷款余额达20亿元。同时,探索开发“碳足迹挂钩债券”“碳足迹保险”等衍生产品,形成全链条的碳足迹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推动保险公司开发“光伏设备损坏险”“风电运维险”等新能源保险产品,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试点“碳减排保证保险”,由保险公司为企业碳减排目标实现提供担保,助力企业获取绿色融资,预计年内承保金额达30亿元。

  (三)深化政银企协同,构建高效服务生态

  一是完善常态化对接机制。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联动”的绿色金融对接体系,市级层面每季度举办大型推进会,县区层面每月举办专场对接会,确保企业绿色融资需求及时对接。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线上系统,整合绿色项目库、金融产品库、政策库等资源,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一键提交”、金融机构“一键响应”,力争年内平台注册企业超1000家,促成融资超200亿元。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支持。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交通等重点领域,梳理发布《X市绿色金融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对列入目录的企业,银行机构要实现绿色信贷覆盖率达80%以上,绿色融资成本较普通贷款低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发挥试验区示范效应。区要进一步深化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气候债券发行等领域先行先试,力争形成5项以上可复制的创新成果。支持区与长三角其他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互认、产品互通、资源共享,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