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2025年X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总结当前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市重点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刚才,X区、X县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应对全球产业变革、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高级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从国际形势看,美欧等发达国家持续推动“再工业化”,加大对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封锁和产业控制,我国部分产业面临“卡脖子”风险。在此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专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排头兵”,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以我市区科技公司为例,该企业深耕半导体材料领域多年,自主研发的高纯电子级硅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在202x年全球半导体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仍保障了国内20余家芯片制造企业的稳定供货,充分体现了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稳定器”作用。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培育一批能够支撑产业升级的优质企业。经济工作会 ……略…… 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到2025年末,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00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建立“储备—培育—提升”全链条机制,确保每个阶段都有精准的培育措施。

  首先,要建立“金种子”培育库。由市工信局牵头,联合各县(区)、开发区,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摸排,重点聚焦省“1650”产业体系、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按照“企业自愿、县区推荐、市级筛选”的原则,筛选出1000家左右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实行“一户一档”管理。X县已先行先试,建立了包含300家企业的县级培育库,并为每家企业制定了涵盖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成长路线图”,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要分层分类推进培育。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分类制定培育计划。对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规范企业管理,争取年内新增300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其深耕细分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力争每年新增80家;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重点帮助其突破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每年力争新增8—10家。区去年通过“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机械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全市树立了典范。

  2.强化精准服务指导,解决企业发展痛点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难题,需要我们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一方面,要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题巡诊活动。去年,我市组织专家团队深入120家企业开展巡诊,梳理出技术攻关、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320余个,已解决280余个,解决率达87.5%。今年要扩大巡诊范围,实现培育库企业全覆盖,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为企业“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可借鉴X开发区的做法,组建由高校教授、行业专家、龙头企业高管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每月深入企业开展实地指导。

  另一方面,要建立问题闭环解决机制。依托“淮企小秘书”平台,设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窗,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办”。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X县建立的“企业问题72小时响应机制”,将问题解决时间平均缩短至5个工作日,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这种做法要在全市推广。同时,要定期召开专精特新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强化政策要素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

  政策支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行动方案》在延续以往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多项激励措施,我们要确保这些政策落地见效。首先,要在工业强市引导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专项,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用于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对首次获评国家和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超额完成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县区(园区),按超额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要加大对企业设备投资和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设备投资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企业研发费用补贴比例上浮20%,单个企业年度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区科技公司去年获得研发费用补贴260万元,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800万元,开发出3项新产品,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正是政策支持的意义所在。同时,要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强化要素保障供给,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予以重点保障。在土地方面,各县(区)要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保障专精特新企业项目用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采取“弹性出让”“长期租赁”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X开发区通过“工业上楼”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这种做法要在全市推广。

  在人才方面,要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人才专项计划”,每年组织1000人次以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参加专题培训。与X大学、X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专精特新企业定制班”,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优先落实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待遇。县去年帮助新材料公司引进博士团队3个,解决了企业技术攻关难题,今年要进一步扩大人才政策覆盖面。

  在资金方面,要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设立2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银行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投放,力争今年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推动X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区电子公司去年通过科创板上市融资8亿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研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1.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

  优质的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我们要着力优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简化专精特新企业项目核准备案、工程规划等审批程序,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市行政审批局要牵头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对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比普通项目缩短50%以上。X县已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这种做法要在全市复制推广。

  同时,要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在服务大厅设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窗,整合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升级“X市服务网”,开发专精特新企业专属服务模块,实现项目审批、政策申报、诉求反映等事项“一网通办”,让企业办事“少跑腿”“零跑腿”。X开发区去年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办理各类事项1200余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2.规范监管,减轻企业负担

  要树立“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规范涉企监管行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检查频次减少50%以上,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实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X区建立的“企业宁静日”制度,规定每月1—20日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对企业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