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市政道路及设施春季养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市政道路及设施春季养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道路及设施春季养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道路春季养护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养护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县(市)分管负责同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养护中心班子成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同志,刚才,X区、X县管理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到位,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提出了下一步计划,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全市养护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春季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民生保障角度认识养护工作的紧迫性

  道路及设施是城市运行的“血管”和“骨架”,直接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与生活质量。初春时节,受冬季冰雪冻融影响,道路容易出现坑槽、裂缝、沉陷等病害,若不及时修复,不仅会加剧道路损坏程度,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以市区为例,今年2月下旬至3月初,该区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X大街、X路等主干道出现多处坑洼,最深达15厘米,单日接到市民投诉电话达32起,反映车辆通行颠簸、轮胎受损等问题。这充分说明,春季养护工作是一 ……略…… 

  针对初春道路冻融病害特点,全市养护部门采取“精准维修+技术创新”模式,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在大街养护现场,施工人员采用“热再生修补工艺”,将铣刨的旧沥青料加热再生利用,既减少了材料浪费,又提高了路面粘结强度,单个坑槽修复时间从传统工艺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市养护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魁玉路、凤凰台路、黄金顶隧道等处重点区域的养护工作,累计修复路面710平方米,处理裂缝1200延米,更换破损井盖、雨水箅子38套,道路平整度合格率从养护前的82%提升至96%,市民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5%。区通过引入“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对路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检测,提前发现并处置隐蔽性管道破损3处,避免了路面塌陷风险,相关经验被X省住建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三)创新机制,养护模式优化升级

  为减少养护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全市管理部门积极探索“错峰施工+人机协作”模式。在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期间,主要开展巡查、检测等非占道作业;在平峰时段,集中进行铣刨、摊铺等施工,确保“施工不扰民、养护不堵路”。市养护中心投入台新型智能摊铺机,配备GPS定位和自动找平系统,使路面摊铺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5倍。同时,建立“互联网+养护”管理平台,整合巡查人员、施工队伍、设备物资等数据,实现养护任务“一键派单、实时跟踪、闭环管理”。X县通过该平台调度,将养护工单响应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5小时,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高。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养护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养护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

  部分区县(市)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对春季养护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区在3月初的巡查中,发现路存在5处连片坑洼,但因养护科室与巡查科室职责划分不清,导致维修工作滞后2天,引发市民不满。个别单位还存在“等、靠、要”心态,认为养护是市级部门的事,被动应付任务,如X县在市级部署春季养护行动后,未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直到3月10日才启动相关工作,较全市平均进度滞后一周。

  (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全市在部分路段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但整体来看,养护技术水平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市县仍采用传统“冷补料”修补路面,相比热再生工艺,其使用寿命缩短约50%,且冬季易出现二次开裂。部分区县(市)养护设备老化严重,X区现有压路机平均使用年限达8年,其中3台已超过报废标准,导致施工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精细化养护需求。,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全市养护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仅占12%,特别是基层一线缺乏既懂施工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春季养护工作中,“重应急、轻预防”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单位仅在病害明显显现后才进行修复,缺乏前瞻性养护规划。X市养护中心在去年的调研中发现,路因未及时开展春季预防性养护,夏季暴雨后出现大面积网裂,不得不进行全幅铣刨重铺,养护成本较春季修复增加200%。,部门协同机制不顺畅,、交警、城管等部门在施工占道审批、交通疏导等方面沟通不足,如大街养护施工时,因未提前与交警部门对接,导致早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近1小时,影响市民出行。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春季养护工作提质增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各区县(市)要将春季养护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一线指挥、一线协调,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市管理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周督查、月考核”机制,对工作滞后的区县(市)进行通报约谈。二是各养护单位要细化工作方案,将养护任务分解到路段、落实到个人,建立“定人、定岗、定责”的责任体系。区要借鉴县应急抢修队伍建设经验,在3月底前组建不少于20人的专业队伍,提高突发病害处置能力。三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在施工计划制定、交通疏导方案等方面形成合力,避免因施工影响交通秩序。

  (二)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

  一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各区县(市)要在4月底前至少选取1条主干道作为“新技术应用示范路段”,如热再生修补、智能摊铺等,市财政将给予30%的资金补助。市养护中心要牵头成立“技术创新小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重点攻克冬季道路抗冻融技术难题,力争年内形成1—2项可推广的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