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新录用公务员体悟实训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新录用公务员体悟实训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新录用公务员体悟实训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体悟实训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组织部、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组织部门分管领导,市直各单位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参与体悟实训工作的导师代表和新录用公务员代表。刚才,X组织部、X市人社局就前期实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提出的建议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肯定成效,充分认识体悟实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聚焦精准对接,岗位安排凸显“专业适配性”

  自202x年我市启动市直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体悟实训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按需设岗、人岗相适”原则,累计选派60名新录用公务员深入一线 ……略…… 不透明”问题形成专题报告,推动相关部门出台《X市民生项目资金监管办法》,惠及全市100余个社区。这些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体悟实训工作为我市发现、培养和储备了一批过硬、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为干部队伍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正视问题、剖析不足,清醒把握实训工作的短板弱项

  (一)岗位覆盖存在“不均衡”现象

  当前,体悟实训岗位主要集中在市直核心部门和重点领域,如市局、市重点项目指挥部等,占比达70%,而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实训岗位仅占30%。以X县为例,202x年新录用的15名公务员中,仅有3人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实训,导致部分人员对基层产业发展、农村治理等工作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岗位设置未能充分结合公务员职业发展需求,存在“重事务性工作、轻综合性锻炼”的倾向,制约了年轻干部的全面成长。

  (二)导师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

  部分导师因本职工作繁忙,对实训人员的指导存在“重任务分配、轻思想引导”“重结果验收、轻过程指导”的现象。据调研,约25%的实训人员反映,每月与导师的深入交流不足2次,在工作思路、职业规划等方面缺乏系统指导。例如,在某部门实训的公务员X,因导师未能及时指导其处理复杂案件,导致问题解决效率降低,群众投诉率上升。,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健全,缺乏量化标准,难以有效激励导师主动承担培养责任。

  (三)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短板

  虽然部分实训成果已转化为实际政策和工作举措,但仍有大量调研报告、创新建议停留在“纸面”。据统计,202x-202x年形成的60余份实训报告中,仅有40%被采纳应用,部分单位存在“重总结、轻落实”的情况。同时,实训人员与原单位的工作衔接机制尚未建立,导致部分人员在实训结束后,未能将所学经验有效融入本职工作,出现“学用脱节”现象,影响了实训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锚定目标、明确方向,全面推进体悟实训工作提质增效

  (一)优化岗位布局,构建“全域覆盖”实训体系

  一是拓宽领域,推动实训岗位向基层一线、民生领域延伸。2025年计划新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实训岗位30个,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5个特色实训岗位。例如,在县镇试点设立“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训基地”,组织经济、旅游专业公务员参与乡村旅游规划、特色农产品推广等工作。二是分层分类设置岗位,针对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不同需求,开发“政策研究型”“项目攻坚型”等差异化岗位,2026年前实现岗位类型覆盖所有公务员类别。三是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市重点工作和干部成长需求,每年更新20%的实训岗位,确保实训工作始终服务发展大局。

  (二)强化导师管理,打造“专业高效”帮带团队

  一是严格导师选拔标准,制定《体悟实训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导师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且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2025年计划从政机关、高校、企业中遴选导师100名,组建“政导师+行业专家”的复合型导师库。二是规范指导流程,要求导师每月与实训人员开展1次专题辅导、每季度制定1份个性化培养计划,建立“实训日志—月度总结—季度考核”的全过程跟踪机制。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将导师帮带成效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导师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

  (三)健全转化机制,促进“学用结合”成果落地

  一是建立“双反馈”机制,实训人员每月向原单位和实训单位提交工作进展报告,由双方共同评估实训成效。实训结束后,组织召开成果汇报会,邀请市领导、部门负责人现场评审,对优秀成果颁发“实践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