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当前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形势,总结交流防控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确保夏粮稳产增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植保站站长,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以及农业技术专家代表。刚才,枣阳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分享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有效做法和成功案例,讲得非常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大家相互学、取长补短,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下面,结合全市小麦生产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小麦赤霉病防控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我市小麦生产地位关键,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粮食产能过百亿斤的大市,也是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30余万亩左右,小麦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小麦是我市夏粮的主要作物,夏粮收成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和全市经济_发展大局。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略…… 决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

  二、总结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规律和要点

  (一)过往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市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在防控机制方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防控体系,形成了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例如,在202x年防控工作中,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防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财政、气象、供销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财政部门及时拨付防控资金,气象部门精准发布气象预警,供销部门保障农药、农机等物资供应,有效提高了防控工作效率。在技术推广方面,大力推广“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适时喷药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模式。通过多年实践,全市抗病品种覆盖率达到了75%,药剂拌种面积超过400万亩,显著降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风险。在组织模式上,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防治队伍,全市已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200余支,拥有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打药机等先进植保机械3000余台套,实现了统防统治面积占比逐年提升,202x年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300万亩,防控效果较农户自行防治提高了20%以上。这些经验做法为我们做好今年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继续发扬并不断完善。

  (二)以往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们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对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控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防控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县(区)财政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防控物资储备不足、防控设备更新缓慢,影响了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技术推广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新型防控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指导农民防控过程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部分农民对科学防控技术接受程度不高,仍存在传统的种植和防治观念,影响了防控措施的落实效果。四是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化防治队伍存在设备老化、人员不稳定、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满足大面积、高效率防控作业的需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年的防控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落地见效

  (一)明确防控目标,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实现小麦赤霉病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在230万吨以上;同时,有效降低小麦籽粒毒素含量,保障小麦品质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分解任务,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具体地块,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要重点加强对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防控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防控措施

  一是狠抓关键时期防控。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控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见花打药”的原则,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抓住雨前、雨后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开展喷药防治。对于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的地块,要在雨停间隙抢晴施药,确保药剂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二是推广综合防控技术。继续加大抗病品种推广力度,引导农民选用抗(耐)病性强的小麦品种,从源头上降低发病风险;全面落实药剂拌种措施,提高种子带药率,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配比和喷施,确保防治效果。三是强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队伍的优势,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各地要加强对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支持专业化防治队伍更新植保机械、引进先进技术,提升防控作业能力。同时,鼓励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跨区域作业服务,提高防控效率和效益。

  (三)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批小麦赤霉病防控示范田,以示范带动全市防控工作水平提升。要在示范田建设中,集成推广先进的防控技术和管理模式,展示防控效果,让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例如,枣阳市七方镇刘寨村的万亩小麦示范田,通过选用优质抗(耐)病小麦品种,全面推行药剂拌种、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种肥同播等农艺措施,将绿色防控与传统防治相结合,预计可实现产量提升8%,病虫危害损失率不超过3%。各县(区)要学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2个千亩以上的防控示范田,组织农民群众现场观摩学,发挥示范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强化保障措施,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