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清洁能源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清洁能源发展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X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能源局、市经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能源企业代表。刚才,X、X能源集团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全面、很到位,既总结了工作进展,也提出了下一步计划,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清洁能源是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大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加速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革命。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将清洁能源发展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从全国来看,江苏、浙江等省份已率先布局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我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关于“能源绿色转型”的决策部署。截至202x年底,我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占全 ……略…… 发展质效
在清洁能源发展中,我市坚持“技术引领、应用导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等领域开展攻关,已突破项关键技术,申请国家专利项。储能公司开发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储能效率达%,已应用于数据中心,实现清洁能源供电占比%。同时,积极拓展清洁能源应用场景:在交通领域,推进“电化长江”工程,已建成个电动船舶充电桩,艘电动货船投入运营,年减排二氧化碳万吨;在工业领域,化工集团通过绿氢替代传统原料,年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产能提升%;在建筑领域,新区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建成“零碳建筑”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达万千瓦时。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X个,形成了“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清洁能源发展中的瓶颈制约
(一)资源开发深度与产业能级有待提升
尽管我市清洁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资源开发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调研显示,全市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X%,页岩气探明储量开发不足X%,氢能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装备国产化率仅为X%。县风电场因电网接入条件不足,弃风率达X%,影响了项目收益;页岩气区块因开采技术受限,单井产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产业能级看,清洁能源产业链条较短,高端装备制造环节薄弱,风机、光伏组件等核心设备本地配套率不足X%,多数依赖外部采购。,资源开发区域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县等平原地区清洁能源占比达%,而县、区等山区县占比仅为%,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技术创新与要素保障存在短板
在清洁能源推进中,技术瓶颈仍然突出,尤其在储能、氢能等领域,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储能项目因储能电池成本高,度电储能成本达元,是传统储能的倍,导致项目盈利困难;氢能公司进口的电解槽核心部件占设备成本的%,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要素保障不足问题明显,尽管我市已出台清洁能源扶持政策,但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强。光伏项目因用地指标紧张,建设进度滞后个月;新能源企业申请亿元贷款时,因担保条件不足,最终仅获得亿元授信,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人才支撑薄弱,全市清洁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仅人,占全省的%,尤其缺乏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的技术人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技术创新”的现象,技术成果转化率仅为X%,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
四、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一)深化资源开发,构建多元供给体系
一是加快水电扩能改造。市能源局要牵头推进坝扩机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项目核准,2026年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亿元,新增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量增加亿千瓦时;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025年完成上水库大坝浇筑,2028年全面投产,年储能能力达亿千瓦时。二是推进风光电规模化开发。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增集中式光伏装机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万千瓦,在县、区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启动风电场二期工程,新增装机万千瓦,2026年并网发电。三是推动氢能、页岩气突破发展。在区建设绿氢制备示范项目,2025年实现年产绿氢吨;加大页岩气区块勘探开发力度,2026年实现商业开发,年产页岩气亿立方米。到2027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重提升至X%。
(二)拓展应用场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一是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在工业园区、经开区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2025年完成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建设,实现园区清洁能源供电占比达%以上;在县建设“零碳乡村”示范项目,2025年完成个村光伏电站及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年发电量达万千瓦时。二是深化“电化长江”工程。2025年在港、港新建电动船舶充电桩个,推广电动货船艘,实现长江段货运船舶电动化率达%;在城市公交领域,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公交占比提升至%。三是推动工业、建筑领域清洁化改造。支持化工、冶金等重点企业实施绿氢替代工程,2025年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万吨标准煤;在新区、新城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2025年建设“零碳建筑”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达万千瓦时。到2027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力争达到%,单位GDP能耗较202x年下降X%。
(三)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打造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在高新区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园,2025年引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