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延链补链强链各项工作,为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县(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代表。刚才,X区、X局、X企业等单位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提出的思路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产业链发展内涵,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明确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的内在逻辑关系

  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态,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从发展路径看,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骨架,聚焦于上下游企业的纵向联结,如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到电池组装、回收利用 ……略…… 均水平。

  (二)创新支撑能力存在薄弱环节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够紧密,是制约我市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X%,低于全省X%的平均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仅为市的X%。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例,重工等龙头企业虽然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但与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仍停留在“项目委托”层面,缺乏长效化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导致部分关键技术如精密加工设备的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中试平台建设滞后,全市仅有个省级中试基地,难以满足企业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转化需求,不少科研成果不得不转移至市、X市等地进行中试,造成技术流失和成本增加。

  (三)要素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在土地方面,全市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万元,低于市万元的水平,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已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资金方面,产业链专项基金规模仅亿元,难以满足企业技术改造、扩产增效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202x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仅%,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个百分点;人才方面,高端产业人才缺口达万人,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熟练技术工人和研发人才匮乏,企业反映,招聘一名符合要求的锂电池研发工程师平均需要个月,成本高达X万元。

  三、聚焦延链补链强链重点任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施策推进产业链提质升级

  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链主”引领作用。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支持石化、新能源等家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新增家产值超亿元的链主企业。建立“链主企业—”直通车机制,每月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企业在用地、用能、物流等方面的难题。如针对汽车“缺芯”问题,推动电子与科技合作,建设车载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预计2026年可实现本地配套率X%以上。

  二是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开展“补链攻坚行动”,围绕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梳理出个“卡脖子”环节,建立“一链一清单”。例如,在锂电池隔膜材料领域,引进新材料公司,建设年产万吨高性能隔膜生产线,填补我市空白;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环节,推动半导体与大学合作,突破倒装焊技术,预计2025年封装测试产能提升%。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改数转”专项工程,每年遴选家试点企业,给予最高万元补贴。以绿色建材产业链为例,支持建材集团建设智能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台,生产效率提升X%,能耗降低X%。到2025年,力争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X%,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X%。

  (二)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科创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产业研究院,整合大学、研究所等科研资源,重点攻关材料、装备等前沿技术。在高新区布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力争科创平台对重点产业链的覆盖率达%。借鉴市“创新飞地”模式,在、X等地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为我市产业服务。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建立“创新积分制”,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X%的企业,给予最高万元奖励。推动新能源与院士团队合作,建设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续航里程提升%。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立市技术交易中心,搭建“线上+线下”成果转化平台,每年举办场产学研对接活动。设立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对高校院所落地我市的科技成果,给予最高%的股权投资。如大学的技术成果在企业转化后,预计年产值可达亿元,带动就业X人。

  (三)健全产业链发展要素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对低效工业用地实施“腾笼换鸟”,今年计划盘活土地亩,重点保障新能源产业园、集成电路基地等项目用地。推广“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个月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