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城市疤痕”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总结前期“城市疤痕”治理工作成果,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创新举措、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城市疤痕”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刚才,各参会单位围绕“城市疤痕”治理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做法,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市疤痕”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疤痕”治理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疤痕”,诸如破旧的危旧房、杂乱的违建、闲置的荒地等,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更直接降低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据统计,我区目前已排查出各类“城市疤痕”地块处,涉及面积万平方米,这些区域周边居住人口达XX万人,群众对改善环境的呼声强烈。例如,街道片区存 ……略…… 原因,多次整治均未彻底解决。,部分“城市疤痕”地块整治成本高,资金筹措困难,如地块的危旧房改造,预计需投入资金XX亿元,给治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二)部门协同不够顺畅,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城市疤痕”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的问题。例如,在某“城市疤痕”地块的整治中,规划部门负责方案制定,城管部门负责违建拆除,住建部门负责后续建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方案制定与拆除、建设环节脱节,项目进度延误了XX个月。同时,部分部门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担当意识不足,遇到问题相互推诿,影响了治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群众参与度不高,共建共治氛围不浓
“城市疤痕”治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但目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治理工作的意义和政策理解不够,存在抵触情绪。例如,在拆除某小区周边违建时,部分住户认为违建为其提供了便利,对拆除工作不配合,甚至出现阻挠行为。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反馈机制,导致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及时得到回应和采纳,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城市疤痕”治理提质增效
(一)对标先进经验,提升治理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对标管理。积极学先进地区经验,近学武昌、远学昆山、海外学新加坡,深入研究其在城市更新和治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创新模式。例如,昆山在“城市疤痕”治理中,采用“微更新”理念,对老旧街区进行精细化改造,既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又提升了环境品质,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二是注重规划引领。邀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团队,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城市疤痕”治理专项规划,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和时序。规划要坚持“生态、形态、文态”并重,“规划、建设、运营”并行,确保治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三是强化示范带动。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意愿强烈的区域,打造“城市疤痕”治理示范项目。如在X片区建设示范街区,通过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治理工作。
(二)深化精细治理,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行项目化管理。将“城市疤痕”治理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建立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建设内容、完成时限等。例如,对X地块的整治项目,明确由区住建局牵头,相关街道配合,在个月内完成拆除、土地平整和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开展“城市体检”。定期对城市进行全面“体检”,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城市疤痕”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推进“三项革命”。以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为抓手,加大“城市疤痕”治理和城市更新工作力度。持续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今年计划拆除违建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厕XX座,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加强城市风貌_,对重要街区、节点进行景观提升,打造城市特色风貌。
(三)提升城市品质,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一是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将“城市疤痕”治理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投资亿元,新建、改造道路公里,新增停车位个,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个,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二是实施“十个一”文化赋能工程。启动实施“十个一”文化赋能工程,包括打造一批文化街区、建设一批文化场馆、挖掘一批文化故事等。深度挖掘城市风貌特色,在激活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彰显城市文态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例如,对X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恢复传统建筑风貌,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街区,以文旅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发展城市新业态。利用治理后的土地和空间,引入新兴产业和业态,如发展文创产业、数字经济、夜间经济等,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四)善用共同缔造,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城市疤痕”治理的意义、政策和成效,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制作宣传手册、短视频等,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畅通参与渠道。建立群众意见收集平台,通过线上问卷、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