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成效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县(区)和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村组织代表。刚才,X县、X村支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扎实,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创新思路,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从乡村振兴大局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集体经济是支撑。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个行政村(含城镇社区)的发展质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据统计,202x年我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县村达50万元以上,较202x年增长%,带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以县村为例,该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蜜薯、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年产值达万元,村集体 ……略…… 完善。为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市建立“三大功能”支撑体系:在增强市场“活血”功能方面,全市所有村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立集体经济组织市场法人地位,个村领办了集体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方面,推广“村企联建”模式,家企业与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县村与食品公司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年增收万元;在增强政策“补血”功能方面,累计整合资金2.83亿元,扶持538个村发展集体经济,县设立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带动全县村均收入达万元。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尽管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10万元,但区域差异明显,%的村收入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仅有%的村收入超50万元。山区县村均收入万元,低于平原县万元的平均水平,县村年收入达万元,而县村仅万元,反映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对发展的制约。,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普遍存在,%的村依赖土地发包、资产出租等传统模式,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如县村仅靠山林承包年收入X万元,抗风险能力较弱。
2.人才技术瓶颈明显。农村实用人才短缺、技术支撑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村“两委”中具备产业经营能力的仅占X%,缺乏懂市场、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的村没有稳定的技术合作单位,农产品深加工率仅为%,附加值低。县村想发展电商销售农产品,但缺乏专业运营人才,年线上销售额不足万元,仅占总销售额的%。调研显示,X%的村希望得到产业技术培训和人才支持,反映出人才技术短板亟待补齐。
3._机制有待完善。集体经济管理_不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市X%的村尚未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决策机制不科学;%的村集体资产监管存在漏洞,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区村因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万元集体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反映出_机制建设滞后于发展需求。,政策支持的精准性不足,现有政策多为普惠性支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差异化政策较少,难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一是深化“五种模式”提质增效。制定《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方案》,2025年重点提升“支部+专业合作社”领办模式,在个重点村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培育个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拓展“国土整治+资源发包”模式,新增整治土地万亩,发包集体资源万亩,年增收亿元;推广“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培育个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服务面积达万亩;升级“主导产业+延链服务”模式,建设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深加工率提升至X%;完善“村集体+企业”共建模式,促成家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年新增收入亿元。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一村一品”培育工程,2025年重点打造个特色产业村,形成区域品牌。县村依托茶叶产业,建设“茶旅融合”示范村,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增收万元;区村发展设施蔬菜,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万元。建立“产业联盟”机制,由个龙头村带动个周边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县村带动个村发展蜜薯产业,年总产量达万吨,产值X亿元。
三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2025年建设个农村电商示范村,培育个年销售额超万元的村集体电商店铺;发展“庭院经济”,在个村推广“农户庭院+村集体统筹”模式,年增收万元;探索“碳汇经济”,在个山区村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预计年增收万元。县村已开展光伏碳汇试点,年增收万元,该模式可在全市推广。
(二)强化要素支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一是实施“人才强村”工程。2025年计划培训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人次,其中赴省先进地区考察学人次;招录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其中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专业占X%;建立“专家服务团”,组织名农业、金融、电商等专家结对帮扶个村,解决技术难题个。职业技术学院与县合作开设“农村经营管理”专班,年培养专业人才人,该模式可在全市推广。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2025年促成所高校、家科研院所与个村合作,建设个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在个村安装物联网设备,实现生产、销售数字化管理;建设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升产品品质,县村通过技术合作,农产品合格率提升至X%,售价提高X%。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修订《X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办法》,2025年市级财政新增专项资金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升级、人才培训、技术创新等领域。对年收入超50万元的村,给予万元奖励;对发展新业态的村,给予最高万元补贴。建立“贷款贴息”机制,对村集体领办的经营主体,给予最高万元贷款贴息,2025年预计贴息万元,带动贷款亿元。
(三)完善_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健全经营管理_。推行“村集体公司化”改革,2025年实现X%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运营,建立董事会、监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