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表彰暨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202x年度全市企业发展成效,表彰在纳税贡献、工业化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受表彰的纳税突出贡献企业、纳税重要贡献企业、纳税成长型企业和新型工业化龙头(示范)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代表。刚才,X、市工信局、市税务局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全面分析了我市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务实可行的工作举措,讲得都很深刻、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经济工作实际,我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企业表彰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市市场主体总量从202x年的万户增长至202x年的万户,年均增速达X%,其中规 ……略…… 眉睫。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值占比仅为X%,虽有X数字产业园等项目落地,但整体规模仍偏小,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二)从要素保障看,土地、人才、资金等瓶颈制约亟待突破。随着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我市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2x年全市工业园区可利用土地仅亩,较202x年减少%;高端人才短缺问题明显,规上工业企业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占比仅X%,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202x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且融资成本较大型企业高个百分点。例如县多家小微企业反映,因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制约了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
(三)从外部环境看,经济下行压力与区域竞争加剧带来新挑战。202x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至X%,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市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X%,其中玩具公司等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同时,周边X市、市等地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人才政策、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更优惠措施,我市在吸引优质项目上面临更大竞争压力,202x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较202x年减少个。
三、强化政策引领,构建支持企业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25年计划为企业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亿元,对纳税突出贡献企业给予最高%的税收返还,对纳税成长型企业前三年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免三减半”政策。二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新增亿元设立工业转型升级基金,重点支持新型工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如对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的设备投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上限万元。三是优化财政贴息政策。对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的贴息,2025年计划贴息X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强化要素保障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一是盘活工业用地资源。2025年计划完成工业园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亩,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方式,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如区将对连续两年亩产税收低于万元的企业实施土地收储或产业升级。二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市重点产业人才支持办法》,对企业引进的博士、高级职称人才给予最高万元安家费,建设套人才公寓,解决住房难题;与高校合作开设“产业专班”,2025年计划培养技能型人才名,定向输送至重点企业。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设立亿元中小企业转贷基金,简化转贷手续,降低转贷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纳税信用贷”“科技贷”等产品,2025年力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以上。
(三)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2025年实现90%以上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小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再缩短%。二是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企业、上市后备企业选派服务专员,实行“一对一”帮扶,2025年计划覆盖家企业,帮助解决审批、用工、融资等问题。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025年计划举办场“政企对接会”,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解读平台,确保政策落实“零障碍”。
四、突出示范引领,发挥受表彰企业的标杆带动作用
(一)纳税突出贡献企业要争做依法纳税的表率。此次表彰的家纳税突出贡献企业,202x年户均纳税额达亿元,集团、公司等企业连续年纳税超亿元。希望这些企业继续坚守法治底线,严格遵守税收法规,同时发挥规模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规范纳税,形成“龙头示范、全链合规”的良好氛围。例如能源集团可通过供应链管理,引导家供应商依法纳税,2025年力争带动供应链企业纳税总额增长X%。
(二)新型工业化龙头企业要勇当产业升级的先锋。新型工业化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家龙头(示范)企业中,重工有限公司建成我市首个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能耗降低%,成为行业标杆。希望这类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2025年力争新增智能改造项目个,带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新材料公司要加快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