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家庭教育、推进协同育人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启动大会成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提升“X好教育”品牌影响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领导、中国关工委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专家团队成员、各县(区)教育部门负责人、学校代表、社区代表等。刚才,市教育局、X县、X学校和社区代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对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的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协同育人工作,将“家校社共育”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_多次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 ……略…… 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X好教育”的软实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市教育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
(一)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筑牢共育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_。市教育局要牵头制定《X市“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实施步骤,细化各阶段工作重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领导定期召集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家校社共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鼓励家庭、学校、社区参与共育的政策措施,对积极开展共育活动的学校、社区和家庭给予表彰奖励。例如,设立“家校社共育”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共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对优秀家长志愿者、社区教育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在评优评先、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家校社共育”工作纳入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凝聚社会各方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一是强化家庭育人主体责任。通过开展“家长课堂”“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市妇联要联合教育部门,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各县(区)、社区和学校,围绕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惯养成等主题,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家庭教育讲座。同时,利用“X家校社共育云平台”,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知识和案例,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学渠道。二是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学校要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家长会,班主任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进行至少1次家访。,学校要主动与社区对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X学校与周边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三是激活社区教育资源。各县(区)要整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等资源,打造社区教育服务阵地。X社区依托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开展“书香社区”“亲子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有效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同时,鼓励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
(三)建好“专家库”、用好“云平台”,提升共育专业水平
一是组建“家校社共育”专家库。面向全国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组建涵盖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社区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团队。专家库成员要定期为我市“家校社共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参与政策制定、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等工作。例如,邀请“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专家团队负责人萧斌臣等专家,对我市教师和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二是用好“家校社共育云平台”。加大对云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情况,参与学校活动报名;学校能够发布教育教学信息,推送个性化的教育建议;社区可以发布活动通知,组织家长和学生参与。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如通过分析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共育活动,提高共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四)抓好“教联体”、办好“家长课堂”,创新共育实践模式
一是推进“教联体”建设。以县域或学区为单位,组建“家校社共育”教育联合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联体”内的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加强合作,开展联合教研、家校互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例如,X县组建的“城乡教育联合体”,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农村学生到城区学校参加研学实践,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教联体”要定期组织家校社共育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案例。二是办好“家长课堂”。在社区、学校广泛设立“家长课堂”,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开设多样化的课程。针对低龄儿童家长,开设儿童早期教育、惯养成课程;针对青春期学生家长,开设亲子沟通、心理健康课程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邀请专家授课、优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