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城市双修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县“城市双修”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持续推动“城市双修”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县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代表等。刚才,X住建局、X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工作成效,坚定推进“城市双修”的信心与决心
(一)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城市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杜鹃湖湿地公园为例,自201x年6月启动整治项目以来,投入资金亿元,对占地28.7公顷的区域进行全面改造,其中河道整治长度达3.5公里,面积8.1公顷。通过实施水体净化、河湖治理、系统排污等工程,彻底改变了杜鹃湖曾经污水横流、水体恶臭的状况。 ……略…… 日益严格,工作标准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城市双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双修”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功能完善。例如,在生态修复方面,强调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修补方面,要求注重城市风貌塑造,保留城市特色和记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和领会上级政策精神,提高工作标准,确保我县的“城市双修”工作符合国家和省市的要求。
(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工作压力持续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城市环境、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不仅希望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更加宜居,还期待城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然而,目前我县在“城市双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区域生态修复不够彻底,一些老旧小区改造还未完全到位,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在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下,城市品质已成为吸引人才、资金和项目的重要因素。周边县市纷纷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如果我们不加快步伐,就会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城市双修”工作。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更多的城市亮点和特色,提升我县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学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
三、明确重点任务,全面推动“城市双修”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深化生态修复,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一是加强水体生态治理。在巩固杜鹃湖生态修复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县其他水体的生态治理工作。对河、湖等重点水体进行系统规划,实施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护坡等工程,改善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完成条河流和个湖泊的生态治理,使全县水体水质优良率达到X%以上。同时,加强对水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滨水生态廊道,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二是推进绿地系统建设。以建设“城市绿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加大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建设力度,计划每年新建或改造公园个、广场个、街头绿地处,新增城市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山体、林地的保护和修复,实施山体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同时,注重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建设绿道网络,将城市公园、绿地等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是加强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确保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修复治理,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的监管,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通过持续深化生态修复工作,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二)大力推进城市修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是加快老旧城区改造。制定老旧城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县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改造。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完善小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增设停车位、充电桩、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每年改造老旧小区个,惠及居民万户。同时,注重挖掘老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街区风貌。
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加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