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工作部署以及省安委办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推进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取得扎实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区)相关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等。刚才,X部门、X地区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环节,是防范事故发生的关键举措。从全国范围来看,据统计,近年来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占比高达XX%,这充分凸显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我市而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领域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例如,在行业,去年因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 ……略…… 培训广泛,安全意识显著提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全市共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份,接受群众咨询万人次。同时,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X万人次。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个别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二是排查质量不高。一些排查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对隐患的辨识和判断能力有限,导致部分隐患未能及时发现;有的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三是整改难度较大。部分隐患涉及面广、整改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整改工作推进缓慢;一些历史遗留隐患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安全生产的重大风险隐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取得实效
下一阶段,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县(区)、镇(街道)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按照“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二是全面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制定完善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规范,明确排查重点和要求,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切实提高隐患排查质效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加大对X、、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聚焦人员密集场所、高危作业环节、特种设备等关键部位,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例如,在行业,要重点排查设备运行状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配备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在领域,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的检查。同时,要结合季节特点和安全生产规律,及时调整排查重点,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的放矢。
二是创新排查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验收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推广使用专家查隐患、企业自查自纠、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排查方式,提高隐患排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一患一档”。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即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员、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资金、定应急预案,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定期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完成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教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