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数字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当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管理工作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提升改造重点任务,全面推动交易平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数据局分管领导、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参与智慧化改造的软件公司技术团队。刚才,软件公司工程师围绕“数字见证”系统建设作了详细汇报,内容涵盖开评标区场地改造方案、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技术实现路径和预期应用效果等方面,汇报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我完全同意。下面,结合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智慧化管理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以来,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公共资源交易作为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其智慧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理效 ……略…… 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评标系统智能化水平低,专家评标仍依赖人工查阅纸质资料,平均每个项目评标耗时达4.5小时,较X市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多耗时2小时;二是交易数据挖掘能力薄弱,平台积累的8000余条交易数据尚未形成有效分析模型,无法为监管决策提供精准支持;三是“数字见证”功能尚未全覆盖,开评标区仅有60%的区域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仅为55%,与先进地区90%的识别率存在较大差距。

  (二)数据互通存在壁垒,跨部门协同效率低下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发改、财政、住建等多个部门,而目前各部门业务系统尚未实现深度对接。据统计,我市交易平台与部门系统的数据互通率仅为30%,例如土地出让项目需人工录入信息32项,重复填报率达70%,导致项目登记平均耗时2.5个工作日,较X市的“一网通办”模式多耗时1.8个工作日。,部门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如工程建设项目编码规则存在3种不同格式,导致数据比对效率低下,202x年因数据不一致引发的项目延误达47起,直接影响了交易效率。

  (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能力薄弱

  市交易中心现有技术人员仅占staff总数的15%,其中具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背景的不足5%,难以满足智慧化改造的技术需求。202x年平台出现的12次系统故障中,有9次因技术人员处置不及时导致影响扩大,最长故障持续时间达4小时,较X市的30分钟应急响应标准差距显著。同时,基层交易服务人员对智慧化系统的操作熟练度不足,据培训考核数据显示,乡镇交易站工作人员系统操作合格率仅为68%,导致部分偏远地区项目仍依赖线下办理,制约了全市智慧化进程的整体推进。

  三、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智慧化管理提升改造重点工作

  (一)以“数字见证”为核心,构建全流程智能监管体系

  一是实施开评标区改造工程,2025年12月底前完成全市8个交易分中心、32个开评标室的智能化升级,安装4K高清监控设备120台,部署行为分析算法模块,将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参考X市经验,在评标区设置智能储物柜、人脸识别闸机,实现评标专家“无感知”入场,预计可将专家入场时间从当前的15分钟缩短至3分钟。二是完善数字见证系统功能,开发“交易风险热力图”模块,整合交易数据、专家行为、现场监控等12类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7类高风险行为实现实时预警,力争2026年将风险事件发现时效从目前的24小时缩短至2小时。

  (二)以数据互通为纽带,打造跨部门协同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中台,2025年6月底前完成与发改、财政、住建等12个部门系统的对接,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项目登记、资质审核、资金拨付等28个环节的数据自动流转。参照X省“交易链”平台模式,将项目全流程办理环节压缩至8个,平均耗时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办事成本约1200万元。二是开发“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近5年的2.3万条交易数据进行清洗、建模,形成行业趋势分析、价格预警、主体信用评价等6大类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26年实现交易数据利用率从当前的30%提升至70%,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三)以应用场景为抓手,提升智慧化服务效能

  一是推广“不见面开标”全覆盖,2025年9月底前完成系统升级,支持500家投标人同时在线解密投标文件,将开标时间从当前的9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同步开发手机端“交易助手”APP,实现投标文件在线制作、电子签章、开标直播等功能,预计可为企业节省往返交通成本约800万元/年。二是试点“智能评标”系统,选取房屋建筑、工程等5类项目开展智能辅助评标,通过AI算法自动比对投标文件雷同性、计算报价合理性,将评标时间缩短至2.5小时以内。参考X市经验,预计可减少专家人工工作量40%,同时将废标率降低15个百分点。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