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改进、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调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大兴调查研究、转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工作部署和指导组的具体要求,对前一阶段专题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当前形势,聚焦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确保专题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真正以大改进推动安庆发展大提升。
自专题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上下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广大员干部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听实话、察实情、谋实策、求实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专题行动呈现出全面铺开、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总的来看,可以用三个“实”来概括:一是行动部署快,推进“实”。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走访调研。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闻令而动,精心制定方案,迅速组织力量下沉。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干部累计走访规上工业企业X家,覆盖率X%;走访行政村(社区)X个,覆盖率X%;走访各类经营主体和群众代表X万余人次。市、县两级行动办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问题导向明,举措“实”。大家坚持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研、盯着问题改。在“访企”方面,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 ……略…… 的“真心话”“牢骚话”不多。三是问题解决效度“不够”。这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也是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问题收集有“账”但梳理“粗”,有的单位台账条目多但归类分析不够,共性问题、个性问题、深层次_机制问题混杂不清;问题分办有“单”但协同“弱”,“九龙治水”现象依然存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各自为政,导致一些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久拖不决;问题解决有“声”但落地“慢”,一些承诺的解决方案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迟迟不见行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问题反馈有“去”但回访“少”,对已办结的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回访评估,企业和群众是否真满意、问题是否真解决,心中无数。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_机制障碍,如老城区改造中的“难安置”、部分开发区土地低效利用、项目审批中的隐性壁垒、惠企政策兑现的“最后一公里”梗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缺位、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效率不高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韧劲还显不足。
同志们,开展改进、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推动安庆高质量发展、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战略之举;绝不是简单的走访慰问,而是锤炼过硬、密切群干群关系的务实之策;绝不是一阵风,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安排。当前,行动已到攻坚期,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坚持把建设与推动发展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下一步,要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确保专题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重点要抓好“三个真”:
第一,突出“真访实入”,在深度广度上再下硬功夫。对象要更精准。“访企”必须突出重点:对全市X家规上工业企业要确保“应访尽访”,尤其要对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外向型(有进出口实绩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实现“全覆盖、深访谈”。要走进像安庆石化转型发展项目现场、振宜汽车生产线、福莱克斯发动机车间、普利制药研发中心这样的核心现场,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一线工人深入交流。“入村”必须聚焦短板:紧盯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深入困难群众家庭、低保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走访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深入到大别山腹地、沿江圩区、菜子湖湿地周边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方式要更务实。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轻车简从规定,最大限度减少陪同人员,不搞层层陪同,不搞边界迎送。提倡“四不两直”、随机走访、蹲点调研。多用“板凳会”“院落会”“车间恳谈”等灵活形式,营造宽松氛围,鼓励讲真话、道实情、吐心声。要真正坐下来、沉下去,与企业老板、村支书、种粮大户、返乡青年、留守老人等“一对一”“面对面”深入交流,时间要保障,交流要深入,确保摸到真情况、听到真心声。内容要更聚焦。“访企”要聚焦“六问”:问融资需求(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供应链金融)、问用工难点(技工短缺、人才留用)、问政策落地(减税降费、产业扶持、科创政策是否直达)、问要素保障(用地、用能、环评、物流)、问市场拓展(内外贸市场、本地配套)、问创新研发(技术瓶颈、产学研合作)。“入村”要聚焦“五清”:清楚村情民意、清楚产业现状(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等)、清楚基础设施短板(路水电讯、人居环境)、清楚公共服务弱项(教育、医疗、养老)、清楚基层治理难点(矛盾、移风易俗、组织建设)。同时,要高度关注城市“难安置”、欠薪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涉农项目资金规范管理等专项攻坚任务。
第二,聚焦“真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上再出实招硬招。专题行动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学教育最终要落到解决安庆实际问题的成效上。问题梳理要“清仓见底”。对前期走访收集的所有问题,要进行一次大起底、大盘点、大梳理。市、县两级行动办要牵头抓总,组织精干力量,按照“共性个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分类、精准研判。要建立分层分类的问题清单库,明确哪些是基层可自行解决的,哪些需要县级层面协调的,哪些必须提级到市级攻坚的,哪些属于需要向上争取或涉及深层次改革的。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跨区域的复杂问题,要建立“问题认领”机制,明确主责单位和配合单位。问题解决要“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建账、分办、督办、反馈、销号、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建账要细:问题描述要具体化、场景化,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诉求。分办要准:根据问题性质和职责权限,精准派单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坚决杜绝“击鼓传花”。督办要严:市、县行动办和督查部门要采取“四不两直”督查、挂牌督办、定期通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