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刚才,[具体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深化医药卫生_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新时代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实践。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1x年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先后确定了山西、浙江、新疆3个试点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828个试点县,不断探索经验并逐步推广。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在省级层面,我省也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2 ……略…… 、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例如,在[具体考核周期]的考核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在资源下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工作不力,但在考核结果的应用上,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导致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资源整合不到位
在医疗资源整合方面,虽然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人员整合困难,由于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人事管理_不同,人员流动受到诸多限制,导致无法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难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目前,全县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一些岗位长期空缺,而县级医院却存在人员冗余的现象。是药品耗材管理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配送、使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药品供应不及时、药品价格不一致等问题。例如,部分乡镇卫生院反映,一些常用药品经常出现短缺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医疗服务。,在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等资源的整合上,也存在进展缓慢的问题,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
(三)服务能力提升不明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域医共体的整体服务能力提升还不够明显。在医疗技术方面,县级医院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上级医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更是薄弱,只能开展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例如,在[具体疾病]的诊治上,全县能够独立开展有效治疗的医疗机构较少,大部分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在服务质量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服务态度差、服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服务不到位、质量不高的情况,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缓慢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县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缓慢,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制度。在总额付费方面,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总额的确定不够科学,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出现医保基金超支的情况。在结余留用政策的落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保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三、把握关键环节,全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一)完善管理_机制,为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由县级领导、主导,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医保、药监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进机制每年至少召开[X]次工作会议,召集人由县级或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优化决策机制
加强县域医共体内组织建设,落实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顺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县域医共体提名并征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明确县域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突出资源下沉、健康促进、费用控制等内容。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县域医共体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注重向基层倾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共体运行效率
1.整合人力资源
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促进人员在医共体内的合理流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常年服务。建立人员柔性流动机制,通过派驻、轮岗、进修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统一药品耗材管理
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建立医共体成员单位药品耗材的流转体系和溯源体系。鼓励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中心药房,完善药品质量管理、缺药登记和调度、处方流转、集中配送管理等制度,规范成员单位服务行为和流程,促进县乡用药衔接,解决乡村居民用药问题。加强药品耗材的采购监管,严格执行采购程序,确保药品耗材的质量和供应。
3.加强信息化建设
统一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对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进行一体化支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