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会议胜利闭幕,_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深刻阐释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领会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归根结底要落脚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上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深刻把握_部署的七大重点任务,在找准定位、明确路径的基础上,以有力举措确保会议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优化布局,构建网络融合的城市体系新格局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统筹市域空间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在宏观层面,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大局,强化交通、信息、产业等互联互通,着力提升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节点地位和综合承载能力。在中观层面,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中心城市要突出“精明增长”,强化高端服务功能、创新策源功能和综合辐射功能,重点提升人口和要素的承载效率;县域城市要坚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立足资 ……略…… 革试点等政策落地生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要健全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技术信息市场,促进要素双向_流动和平等交换。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域倾斜配置,鼓励城区优质资源下沉。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关系。
二、创新驱动,塑造澎湃涌流的发展动能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将我市打造成为极具活力的创新之城。首在培育创新生态。要优化创新空间布局,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如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拓宽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等融资渠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重在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_机制障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着力点是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要成为创新空间营造、新兴产业导入、产城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实现空间重构、产业植入、功能优化、活力焕新。
(一)筑巢引凤,打造创新平台,优化科创服务体系。积极响应关于“精心培育创新生态”的指示,系统推进创新载体和服务能力建设。聚焦主导产业和创新链条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共建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建设高能级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双创孵化平台和众创空间,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深化科技_机制改革,破除制约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障碍。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使各类创新主体充分涌动、竞相发展。
(二)破立并举,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落实会议“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的要求,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职能深刻转变,持续精简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活力更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配置和_流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着力提升我市开放平台能级(如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聚焦重点产业链条招引高质量项目。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我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更新蝶变,导入新兴业态,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将城市更新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在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未来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载体,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在更新片区集聚。推动“工业上楼”、楼宇经济、“双创”基地、创意设计街区等新型产业空间发展,探索“科研+制造+服务”融合的功能复合型社区。围绕更新的核心区域,布局高品质科创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配套,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生活圈。特别注重激发老旧厂区、历史街区的创新活力,通过功能置换、空间活化,将其转变为承载新文化、新消费、新科技的重要场所,实现从空间改造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城市复兴的全面跃升。
三、宜居为本,创造安全韧性幸福生活新样本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将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舒适便利、安全可靠的幸福之城。
(一)系统规划,优化空间品质,筑牢安居乐业基石。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这要求我们更加强调功能的复合平衡和空间的精细治理。针对“职住不平衡”“通勤时间长”等问题,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