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经验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闲置校舍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领导,各县(区)教育局、国资委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代表。刚才,X区、X县、X镇、X街道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有具体做法,又有成效数据,还有经验总结,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重大现实意义

  闲置校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如何有效盘活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关系到教育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部分农村地区和城郊学校因生源减少等原因,出现了校舍闲置现象。据统计,截至202x年底,我市共有闲置校舍236所,涉及土地面积达8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这些闲置校舍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可能因年久失修而损毁,甚至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重大意义。

  (一)盘活闲置校舍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各类资源要素的有力支撑。闲置校舍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固定资产,其盘活利用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从孙村镇的实践来看,将闲置校舍改建为国防教育基地、特色民宿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100余万元,这些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直接推动了乡村的发展。我市县镇将闲置的中心小学改建为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引进电商企业5家,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区街道把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创客空间,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12人,孵化创业项目8个,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这些案例充分证明,闲置校舍的盘活利用能够有效整合农村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我 ……略…… 发展特色种植,户均增收20xx元以上。区街道把闲置校舍改建为物流仓储中心,为周边电商企业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入驻物流企业4家,日均货物吞吐量达200吨,降低了电商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了当地电商产业发展。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的场地优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实现了闲置资产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二是公共服务提升模式。孙村镇将部分闲置校舍改建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黄浒初中改建为国防教育基地,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国防和安全意识。县乡将闲置校舍改造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集群服务、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方便了群众办事,每月接待群众办事和活动达1500人次以上。区镇把闲置的中心小学改建为农村幸福院,设置床位50张,配备食堂、娱乐室等设施,为农村孤寡老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入住率达90%以上。县街道将闲置校舍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医护人员8名,添置医疗设备10台(套),服务半径覆盖周边3个社区,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这种模式将闲置校舍与公共服务需求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教育资源拓展模式。黄浒初中被改建为繁昌区国防教育基地,去年暑期首期培训班实现营收近百万元,今年计划举办8期,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拓展了教育资源。市区利用闲置校舍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600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X县将3所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少年宫,开设书法、绘画、乐器等兴趣班,惠及农村学生1200余人,丰富了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区镇把闲置校舍作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开辟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农事劳作、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校舍的教育功能,拓展了教育资源供给,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强化措施,构建规范化盘活利用工作机制

  各地在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中,注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孙村镇在区国资委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由镇牵头,成立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村的工作,形成了“区统筹、镇主导、村落实”的工作格局。X县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国资、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闲置校舍盘活利用中的重大问题,202x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12次,解决问题36个。X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街道)为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第一责任人,将该项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内容,压实工作责任。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为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机制。X市出台《关于促进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在资金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盘活利用闲置校舍的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202x年全市共发放补助资金800万元;在税费方面,对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在用地方面,允许闲置校舍土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为商业、旅游、养老等产业用地。X县制定《闲置校舍处置管理办法》,规范了闲置校舍的评估、处置、收益分配等环节,确保资产安全和收益最大化。X区建立闲置校舍盘活利用项目库,对入库项目给予优先立项、优先审批等支持,目前已入库项目45个,总投资达1.2亿元。这些政策措施为闲置校舍盘活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X市将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对盘活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202x年共表彰先进单位10个、先进个人20名。X县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对工作进展缓慢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202x年共约谈乡镇(街道)负责人5名,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X区建立闲置校舍盘活利用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村集体收益的60%用于改善民生、30%用于发展集体经济、10%用于奖励有功人员,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了各地开展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闲置校舍的盘活利用,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孙村镇通过盘活闲置校舍发展的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创造纯收入100余万元。X县已盘活的32所闲置校舍,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X区已盘活的28所闲置校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260万元。从全市来看,已盘活的106所闲置校舍,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纯收入约1200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孙村镇特色民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X县电商服务中心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X区物流仓储中心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闲置校舍的盘活利用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

  二是社会效益日益凸显。闲置校舍改造的国防教育基地、乡村少年宫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改造的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等,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养老服务;改造的卫生室、幸福院等,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孙村镇国防教育基地首期培训班提升了学生的国防和安全意识,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X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培养了一批农村电商人才,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发展;X区农村幸福院解决了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闲置校舍的盘活利用在推动乡村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资源效益充分发挥。通过盘活利用,闲置校舍从“沉睡的资产”变成了“增收的资本”,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孙村镇8所闲置小学的盘活利用,使7920平方米的校舍建筑面积和26094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得到有效利用;X县32所已盘活的闲置校舍,盘活土地面积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同时,减少了闲置校舍的维护成本,X市每年可减少闲置校舍维护费用约150万元。资源效益的充分发挥,不仅节约了公共资源,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要素支撑。

  三、正视问题挑战,清醒认识我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与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切实加以解决。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盘活”的现象。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干部认为闲置校舍是“包袱”,盘活利用难度大、收益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县镇有5所闲置校舍闲置超过3年,镇未制定任何盘活利用计划,只是简单进行封存,造成资源长期浪费。二是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地区没有明确闲置校舍盘活利用的责任主体和工作分工,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区街道一所闲置校舍,教育部门认为应由街道负责,街道认为应由教育部门牵头,相互推诿扯皮,导致该校舍闲置2年多未能盘活。三是长远眼光缺乏。一些地区只看到眼前利益,对闲置校舍的盘活利用缺乏长远规划,存在短期行为。X镇将一所闲置校舍低价出租给一家小型加工厂,租期20年,每年租金仅1万元,既没有考虑到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没有与乡村发展规划相衔接,影响了后续发展。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部分地区闲置校舍盘活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错失了发展机遇。

  (二)盘活利用模式单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我市闲置校舍盘活利用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改建为民宿、文化活动中心等少数几种类型,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闲置校舍的实际需求。一是产业融合不够。多数地区的盘活利用项目停留在单一功能上,没有与当地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等深度融合,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孙村镇长si小学改造为特色民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的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等产业融合不够,未能形成集群效应。二是市场运作不足。部分地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