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专题研讨_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既是落实、关于深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结合我县“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关键节点,推动干部再提升、发展效能再突破的重要举措。作为分管常务工作的副县长,我结合近段时间理论学、基层调研和日常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深学细悟强根基,在思想淬炼中筑牢建设“压舱石”
_出台13年来,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已经成为新时代人的“金色名片”。但对基层干部而言,建设绝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把学贯彻_精神作为终身课题,常学常新、常悟常进。
今年以来,我坚持把学_精神与学贯彻_关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落实的精神、二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结合起来,通过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会、常务会“第一议题”、专题读书班 ……略…… 12个乡镇(街道)、28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坚持做到“三个不”:不提前“踩点”、不搞层层陪同、不接受宴请。比如,7月上旬到马市镇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我特意绕开镇里安排的“示范点”,随机走进3个村的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农民攀谈。当听到有老乡反映“灌溉管道接口处漏水,找村里反映了3次还没解决”时,我当场要求随行的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记录问题,并明确3日内给出整改方案。后来了解到,这个问题不仅当天就安排了维修队,还举一反三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开展了拉网式排查。这让我明白:只有“沉下去”才能“摸到真问题”,只有“真解决”才能“赢得真信任”。
在会议中求“实”。针对基层反映的“会海”问题,我们严格执行“无实质内容不开会、能合并的不开套会、能开视频会的不开现场会”的“三不开”原则。今年1-7月,全系统会议数量同比减少28%,会期平均缩短35%,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腾出了更多时间抓落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0日召开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我们打破常规,没有邀请所有部门参会,而是让10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坐在主席台,现场“出题”;相关部门负责人“答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承诺时限,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这种“短平快”“接地气”的会议模式,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有位企业家会后说:“这样的会,开得实在、有用!”
在接待中求“严”。公务接待是建设的“窗口”,必须把“严”的标准贯穿始终。我们修订了《县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明确“三单合一”(审批单、菜单、清单)制度,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上级来人陪餐不超过2人,本级调研不安排陪餐),菜单设置“两荤两素一汤”标准,禁止上高档烟酒、野生保护动物等违禁菜品。今年6月接待省发改委调研组时,我们严格执行标准,准备的“土鸡汤”“山笋炒腊肉”等农家菜,既体现了本地特色,又避免了铺张浪费。调研组负责同志事后专门反馈:“你们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了基层的务实,这种‘轻车简从、简朴节约’的做法值得推广。”
三、严管厚爱相结合,在久久为功中织密建设“防护网”
建设既要靠“严管”约束行为,也要靠“厚爱”激发动力。我们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同时注重关心干部成长,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在“严”字上下功夫,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立“日常督查+专项检查+群众举报”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今年以来开展建设专项督查8次,发现并整改“文件落实多、实地指导少”“窗口服务态度差”等问题23个,对1名因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干部给予内警告处分,对3名工作推诿扯皮的干部进行全县通报批评。特别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们全面清理APP、工作群127个,合并重复群组63个,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手机轻了,负担少了”。
在“暖”字上做文章,关心关爱激发活力。出台《关于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在改革创新、民生实事推进中因缺乏经验、不可抗力等导致的非主观失误可予容错,今年已为5名在重点项目推进中出现轻微失误的干部澄清正名。同时,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建设成效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今年提拔重用的17名干部中,12人在建设专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这些举措让干部感受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四、为民服务践初心,在民生实践中检验建设“含金量”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人民。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