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XX乡镇深入贯彻_精神学教育群众评估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乡镇、,向应邀参会的老员、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基层一线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群众是最好的“阅卷人”,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这次座谈会,既是落实和省、市、县委关于开展学教育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我们主动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心声、检验整改实效的重要契机。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学深悟透固根基深刻把握_精神的时代要求
_出台十余年,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的金色名片。对于我们乡镇而言,学贯彻_精神,既是任务,更是民生工程。
(一)悟透“规矩”的根本要求,在思想上筑牢忠诚之基。_不是简单的“纪律条文”,而是以上率下、自我革命的宣言,是维护的先进性 ……略…… 众关注的“钱袋子”。我们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今年1-7月,乡镇“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2%,公务接待费用压缩至去年同期的60%。但仍有个别村(社区)存在“报账不规范”“超标准接待”问题。下一步,要全面推行“阳光财务”,每月公示“三公”支出明细,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舌尖上的腐败”。
(二)管好“车轮子”,整治公车私用突出问题。前段时间,有群众反映个别干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我们立即开展专项督查,查纠问题3起,问责处理4人。当前,要严格落实车辆“一车一档”、使用审批、轨迹监管等制度,严禁将车辆用于非公务活动,确保“公权公用、公车公用”。
(三)精简“文会风”,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针对群众吐槽的“会海”“文牍”问题,我们推行“无会周”“短实新”办文办会制度,今年上半年会议同比减少25%,文件精简18%。下一步,要严格执行“会议审批”“文件备案”机制,提倡“一线工作法”,把干部从“会场”赶到“现场”,让群众看到更多“实干的身影”。
(四)卸下“无形担”,为基层松绑释放干事活力。基层干部不是“表哥”“表姐”,更不是“会议专业户”。我们全面清理重复报表、过度留痕问题,取消“痕迹管理”相关台账12项,为村(社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抓落实、访民生。下一步,要持续开展“基层减负”专项督查,对变相增加负担的行为“零容忍”,让干部有更多精力走到田间地头、坐在群众炕头。
三、制度护航管长远构建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
建设永远在路上,关键要靠制度“长牙带电”。我们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一)压实责任链条,拧紧建设“责任阀”。负主体责任、负监督责任、班子成员负“一岗双责”,这是建设的“责任链”。要严格落实“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年度考核”机制,把建设纳入村(社区)抓述职评议、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履责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二)扎紧制度笼子,筑牢权力运行“防火墙”。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我们要聚焦“人、财、物、权”关键环节,修订完善《乡镇干部行为规范》《村级事务公开制度》《惠民资金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可为”“不可为”界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监督执纪,架起纪律规矩“高压线”。监督是最好的保护。要发挥“探头”作用,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监督模式,对食堂管理、项目招标、惠民补贴等“高风险区”开展常态化督查;同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设立“问题直通车”,对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不敢腐”的震慑。
(四)注重正向激励,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建设既要“严”字当头,也要“暖”在心头。要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树立“凭实绩论英雄”的导向,今年我们提拔重用了3名在乡村振兴、防汛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下一步要继续加大优秀干部培养力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奔头。
(五)动态评估优化,校准建设“坐标系”。评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就是要通过群众“打分”“挑刺”,找准建设的“薄弱点”。接下来,我们要建立“评估—整改—反馈—再评估”的闭环机制,对群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都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整改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真正把评估成果转化为提升的实效。
四、群众评效促长效以评估实效推动持续向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