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X区三季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这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全面复盘,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我们推动X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刚才,我们传达学了市“三抓三促”行动专项工作机制第六次召集人会议精神。这一精神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区市场监管局等5个部门围绕反垄断行动、信用修复审核、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劳动监察员培训、政企走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这种反思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契机。各指标牵头部门也汇报了三季度工作进展,从汇报情况来看,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亮点、有突破,比如一些部门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政策对接不及时、服务效能待提升、企业获得感不强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就像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阻碍X区的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实际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以“三个导向”为引领,在思想破冰上再发力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它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 ……略…… 办涉及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多个环节,通过“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可以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完成所有手续的办理,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特别要学兰州新区“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经验。传统的审批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提交齐全的材料才能受理申请,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因为材料不全而多次往返奔波,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容缺受理+信用承诺”模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将“材料不全不办”变为“边补边办”。企业在申请办理事项时,如果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暂时欠缺,可以先行受理,并由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补齐欠缺的材料。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又体现了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要践行“企业获得感”标准,在效能提升上见真章。工商联政企走访流于形式、部门反馈“已落实”但企业仍不满意的现象,说明我们的服务存在“温差”。我们开展政企走访、落实各项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果只是走走过场,做表面文章,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建立“企业点单—部门接单—验单”机制。通过“X营商通”APP这一平台,实时收集企业的诉求和意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APP上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就像在餐厅点菜一样方便快捷。部门在接到企业的“订单”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企业反馈。要对部门的处理结果进行验收,确保企业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对于超时未办结事项,由直接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督促其加快办理进度。今天会后,各单位要立即开展“服务体验周”活动。局长变身“办事员”,全程走流程。通过亲身体验办事过程,局长们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查找服务流程中的堵点和痛点。例如,局长可以以企业的身份,到服务大厅办理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事项,亲身感受办事环节是否繁琐、办事效率是否低下、服务态度是否热情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局长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能提供依据。
二、以“三张清单”为抓手,在问题攻坚上再突破
聚焦市第六次召集人会议反馈的5类17项问题,我们要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可以让问题更加清晰明确,便于我们进行跟踪和监督;项目化推进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项目,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要建立“整改责任清单”,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针对反垄断行动中“只查小不查大”问题,市场监管局要联合司法局制定《行业合规指引》。大型企业在市场中往往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如果对大型企业的垄断行为视而不见,将会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中小企业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对龙头企业开展“体检式”,深入排查企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信用修复审核慢的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发改局要开通“绿色通道”,将修复时限从15天压缩至3天。通过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让企业能够尽快修复信用,恢复正常经营。同时,要加强对信用修复审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拖欠账款清零方面,财政局要建立“一企一策”台账。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同,拖欠账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有还款能力的企业,要督促其尽快还款;对于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要与企业协商制定还款计划,帮助企业渡过难关。9月底前,要完成全部580万元清偿任务,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要完善“制度创新清单”,在破解难题上闯新路。劳动监察员业务不熟问题,影响了劳动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人社局要推行“AB岗+老带新”机制。“AB岗”制度可以确保在工作岗位人员因故缺岗时,能够及时有人顶岗,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老带新”机制可以让新入职的劳动监察员在老同志的带领下,尽快熟悉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10月底前,要完成全员轮训,确保每一位劳动监察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仲裁员队伍要引入法律顾问,建立“调解优先、速裁快办”模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调解是一种更加温和、高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尽可能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要实行速裁快办,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政企走访要制定《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明确“六个必须访、八个严禁做”。政企走访是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但如果不规范、不科学,就容易走形式、变味。通过制定正负面清单,我们可以明确政企交往的边界和底线,让走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