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和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区前期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X同志通报了全区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X同志点明了当前社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各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结合自身职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思考是深入的,决心是坚定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执政根基。近年来,、始终将城市社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强化举措,推动我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我们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一是基础建设投入持续加大。我们坚持把硬件达标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自20X年至20X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XX万元,专门用于社区规范化建设和改造。特别是在20X年,区财政一次性追加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区30个社区居委会实施了全面的规范化建设与改造。通过新建、改 ……略…… 。同时,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的机制还不健全,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发展中的新矛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现实紧迫感,正视这些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项必须抓紧抓好的硬骨头,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解决问题,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下一步,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规范化”这一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第一,坚持系统思维,在优化社区布局上实现新突破。科学合理的社区布局,是实现有效治理和服务全覆盖的前提。我们必须跳出“就社区论社区”的思维定式,站在全区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对现有社区布局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优化调整。一是要进行一次精准的摸底排查。由组织部、X镇牵头,社工部、住建局、自规局等部门全力配合,要立即行动起来,对主城区及周边各居民小区的地域分布、人口规模、居民构成、基础设施、物业覆盖、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再排查、再梳理。底数要清、情况要明,要建立详实的工作台账,绘制出精准的“社区治理地图”,为后续的优化调整提供最可靠的决策依据。二是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调整方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对现有社区的管辖范围进行科学调整。对于规模过大、管理幅度过宽的社区,要适度拆分;对于规模过小、资源不足的社区,要予以合并;对于新建小区、插建小区、“三不管”地带,要明确归属,彻底消除管理盲区。调整方案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要尊重居民的意愿,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群众的认可度。三是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城市是发展的,社区布局调整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建立社区范围动态调整机制,对因城市建设、人口流动等因素引发的社区管理格局变化,及时进行研判和微调。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社区网格、人口信息、服务资源等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对社区情况的动态监测和敏捷响应,让社区管理和服务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第二,坚持协同作战,在理顺职责边界上实现新突破。社区治理的合力,源于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我们必须下决心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权责明晰、协同高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拉出一张“责任清单”。组织部和社工部要牵头,会同住建、城管、卫健、教育、民政等与社区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对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全面梳理各部门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要明确哪些是社区的主责,哪些是部门的职责,哪些是需要协同办理的事项。要将这些职责清单化、条目化,向社会公布,让社区知道该向谁报告,让部门知道该管什么事,让群众知道该找谁办事,从根本上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二是要建立一套“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区级层面的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重大问题。要探索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响应机制,赋予街道对派驻机构人员的指挥调度权和考核评价建议权。当社区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通过街道“吹哨”,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限内“报到”响应、合力解决。同时,要将部门服务社区、解决问题的成效,纳入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用考核的“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三是要形成一股“攻坚合力”。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提升、环境综合整治等“硬骨头”,要建立由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实行项目化管理,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向前一步,跨前服务,绝不允许出现“中梗阻”和“责任真空”。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确保社区规范化建设和长效管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坚持引领,在优化社区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衡量社区治理成效的最终标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各方力量,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一是要建强一支“骨干队伍”。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直接执行者。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组织和“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把他们打造成懂务、懂业务、懂服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领头雁”。要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完善他们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体系,让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社区事业。二是要激活一批“内生力量”。社区治理不能仅靠和社区干部“单打独斗”,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区蕴藏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例如,全区共有社区员4843名,其中离退休员达到3559名,实际参加志愿服务的员数量已接近1400名。这是一支多么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可以探索成立“银龄工作室”“红色智囊团”,鼓励像张X同志那样的退休干部职工发挥余热,组建各类义修队、调解队、巡逻队。要深化在职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建立员先锋岗、责任区让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