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2x年8月从XX集团(省属重点国企)选派至XX县挂任副县长,分管工业经济、商务招商、园区建设及民生项目推进等工作。三年来,我始终以“扎根基层、服务发展、锤炼本领”为导向,紧扣县域“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国企管理经验与资源整合优势,深入一线调研破解难题,推动分管领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挂职期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产业升级,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XX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202x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仅89亿元,占GDP比重不足30%。针对这一短板,我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
一是抓园区提档,打造产业集聚平台。针对县经济开发区“散、乱、弱”问题,牵头编制《县经济开发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x-2025)》,提出“一区三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新材料循环经济园)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三年来,累计争取专项债资金2.8亿元,推动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升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2个,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202x年,开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园区”,入驻企业从42家增至78家,年产值突破160亿元。
二是抓产 ……略…… 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建立“企业服务日”制度,每月固定时间到园区、企业现场办公,三年来累计收集并解决问题186个(如协调解决XX电子公司用工缺口200人、XX建材公司融资难问题)。2025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200户,同比增长21%,企业活跃度达78%。
(三)强化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我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坚持将分管工作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针对部分乡镇“产业空心化”问题,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XX镇、XX乡等4个乡镇建设“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基地(如:XX镇高山云雾茶基地、XX乡高山蔬菜基地),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6家,带动1.2万农户增收,其中脱贫户人均年增收2800元。2025年,全县特色农业产值达45亿元,同比增长18%。
二是全力保障重点民生项目。牵头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三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8个,惠及居民1.1万户,配套建设停车场、充电桩、养老驿站等设施,小区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推动“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协调解决用地指标、设备采购等问题,202x年12月新院区正式投用,新增床位500张,县域内就诊率达92%,较202x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三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建立“民生需求清单”制度,通过“县长信箱”“12345热线”等渠道收集群众诉求,三年来累计办结民生实事127件。例如,针对农村地区“饮水难”问题,推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供水管网180公里,解决了3.2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针对城区“停车难”问题,利用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位2300个,群众满意度达91%。
(四)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担当作为干部铁军
面对县域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坚持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建设”为保障,推动干部队伍焕发新气象。
一是抓培训提能,锤炼专业本领。针对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牵头制定《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三年来举办“工业经济专题培训班”“招商实务培训班”等8期,邀请专家、企业家授课32人次,培训干部600余人次;选派35名年轻干部到开发区、重点项目一线实践锻炼,其中12人成长为部门骨干。
二是抓考核促干,激发干事活力。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将工业招商、项目建设等指标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权重占比提升至40%;推行“红黄蓝”预警机制,对进度滞后的单位“一对一”约谈,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2025年上半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同比提升20%,工业投资增长42%。
三是抓严纪,树牢洁底线。严格落实风政建设责任,牵头开展“干部整顿”专项行动,查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23起,批评教育31人;推动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规范干部与企业交往行为,三年来分管领域未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组织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
县域工业仍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足50%,附加值较低;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要素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全县工业用地指标缺口达20xx亩,企业“用地难”问题未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仍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占比不足15%;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缺口较大(全县规上企业缺工率达12%),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引留困难。
(三)基层治理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部分乡镇干部抓产业、抓发展的能力不足,存在“重任务落实、轻创新突破”现象;村集体经济收入虽有增长(2025年平均达32万元),但多数依赖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传统模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基层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如农村养老服务覆盖面仅45%)。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结合三年挂职实践,对XX县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聚焦“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竹木加工、绿色食品、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四图五清单”(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龙头企业清单、配套企业清单、关键产品清单、技术攻关清单、政策工具包清单),精准延链补链;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竹基材料”“生物质能”等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至25%以上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