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乡把各村的支部和班子成员召集到一起,召开这次基层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题,在会前已经明确,就是“强基固本、提质增效”。近期,我带队深入各村进行了走访调研,与几位支部都做了单独交流,对全乡基层工作的现状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总的来看,大家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就是摆问题、析根源、明方向、鼓干劲,推动全乡基层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下面,结合前期的调研情况和今天的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实,清醒认识基层工作的“形”与“势”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XX乡团结带领全乡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紧紧围绕全乡发展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基层领域,各村支部作为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是支部带领群众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在人居环境整治的攻坚战中,是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清洁家园、美化乡村;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是基层组织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筑牢了平安XX的基石。这 ……略…… 道依然狭窄。
这些问题,是“形”,是表象;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的“势”,是挑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才能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二、深化融合,聚焦关键,精准把握基层工作的“核”与“力”
破解基层“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难题,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要让不再是悬在空中的“说教”,而是融入发展、嵌入治理、深入民心的“实干”。具体要聚焦三个方面,找准工作的“核心”与“力量”所在。
第一,聚焦引领,在“融入大局”中彰显核心领导力。基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各村支部必须旗帜鲜明讲,确保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一要抓好理论武装的“铸魂工程”。要将学贯彻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后续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不能满足于开了会、学了文件,而要组织员深入思考,本村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本村的短板弱项是什么?如何结合上级精神谋划本村的未来?要让理论学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二要校准服务发展的“思想罗盘”。要教育引导广大员深刻认识到,XX乡的发展离不开全县、全州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无论是推动沙棘产业的提档升级,还是加快XX镇至XX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都是服务于更高层面的战略布局。支部要做的,就是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聚焦发展要务,在“服务中心”中锻造核心推动力。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与中心工作绝非“两张皮”,而是“一盘棋”。要将组织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是以“+产业发展”为引擎,激活乡村经济。XX乡的沙棘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生态与经济结合的典范。但如何做得更强、更优?支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各村支部要主动作为,牵头研究成立或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要带头探索“生态+”模式,在品牌化、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研究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性,积极对接外部市场,让“小沙棘”真正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黄金果”。支部要成为产业发展的“信息员”“推销员”和“服务员”,带领员在技术引进、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是以“+乡村治理”为抓手,提升乡村“颜值”与“内涵”。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检验员干部的“试金石”。要建立“员联系户”制度,每名员负责几户群众的房前屋后环境卫生,通过员的示范带动,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发挥组织在矛盾调解、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村里的红白喜事、邻里纠纷,员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用乡规民约、用纪国法、用人情事理做好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环境。
三是以“+民生服务”为宗旨,筑牢群众“连心桥”。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各村支部要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要明确员干部结对帮扶,“一人一策”制定帮扶计划,确保不让任何一户、任何一人返贫。要用好主题日等活动载体,组织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真心实意了解群众在就医、上学、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情台账,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乡报告,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温暖就在身边。
第三,聚焦队伍建设,在“固本强基”中激发核心战斗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建强战斗堡垒,关键在于建强员和干部这支队伍。
一要严把“入口关”,注入源头活水。各支部要切实担负起发展员的第一责任,把标准放在首位,重点在产业发展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中发现和培养入积极分子,下大力气优化员队伍结构,确保的事业后继有人。
二要严抓“管理关”,淬炼过硬性。必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质量。会议要有实质内容,讨论要紧密联系实际,批评要真刀真枪。要创新管理方式,针对流动员逐一建档立卡,建立“线上学+定期汇报”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