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季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形象,必须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城市精细化管理时代内涵
_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市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提质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一)提高站位,强化思想引领。_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 ……略…… 判,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要实施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治理模式,避免“一刀切”。要注重源头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延伸,努力从根本上减少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要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处置的效率性。要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到位、不反弹。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
在深化认识、把准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格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一要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和约束力,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用地结构,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二要严格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规划许可管理,确保各项建设活动符合规划要求。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预警和监管,坚决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三要推进“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用。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数据,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实现规划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动态更新。推广运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为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提供智能化支撑,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完善法治保障,规范管理行为。法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保障。一要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围绕市容环境卫生、公用设施、交通管理、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城市管理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作业定额,形成覆盖全面、科学规范、衔接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二要规范行政行为。全面落实行政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细化行政处罚_裁量权基准,规范程序和行为。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加强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三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谁普法”责任制,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等活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智慧赋能,提升管理效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整合城市管理相关数据资源,构建“一网统管”的应用体系,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联动处置。二要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公安、交通、住建、环保、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数据挖掘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监管、应急处置等提供数据支撑。三要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在设施管养、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等技术。发展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让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四)推动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城市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民意征询、专家论证、听证公示等制度,保障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搭建多样化参与平台,鼓励市民、企业、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城市管理。二要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强化街道、社区组织领导作用,健全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有效做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三要营造社会参与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表彰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家园意识。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发展壮大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设施建设维护、市容环境美化等公益活动。
(五)践行绿色理念,促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推广绿色低碳建设模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循环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二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扬尘、油烟、噪声等污染_。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长效保持。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完善公园绿地体系,构建连贯的城乡绿道网络。三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