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攻坚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

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攻坚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攻坚行动部署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议,核心在于传达落实国家及本市关于持续深化“双减”改革的最新政策精神与工作部署,精准剖析当前我区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动态与新挑战,系统部署暑期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前期,相关部门已就市级会议精神作了传达,并就我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联评联审工作提出了细化方案,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我完全赞同。整治校外培训乱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校外负担,是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重大教育改革任务。_深刻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之大计”,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入新阶段,“双减”工作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暑期治理成效直接关乎全年工作成色,关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聚焦核心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全区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下面,我围绕三个关键方面部署工作:

  一、锚定历史使命,扛起暑期治理担当

  深化对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是将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成效的思想前提,是确保治理方向不偏、靶心不移的根本保证。本部分我们将着力提升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为打赢暑期治理攻坚战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一)思想铸魂:深刻把握治理工作的属性与战略意义

  _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校外培训治理是关系千万家庭切身利益、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科类培训显著压减,非学科类培训逐步规范,教育生态持续向好。但是,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基础仍需夯实。暑期作为校外培训需求高峰与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的敏感期,一些机构受利益驱动,违规办学冲动依然存在,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手法翻新,安全生产漏洞与预收费风险相互交织,极易损害学生权益,冲击治理成果。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深刻领会抓好暑期治理是维护权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双减”成果、防 ……略…… 标行动。消防安全设施与疏散条件是场所安全的生命线。立即部署对全区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场所(无论学科、非学科类别)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重点核查场所性质是否符合要求(严禁使用居民住宅、工业厂房等不符合要求的房屋),消防设施(烟感报警、喷淋系统、灭火器材、消防栓等)是否按规定配齐且有效可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并标识清晰。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未经消防验收或备案的机构,依法采取关停措施。强化场所建筑结构安全检查和加固指导,对老旧、危旧场所坚决清退。加强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培训,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提升机构自防自救水平。教学安全强基行动。确保师资合格、内容健康是教学安全的核心要求。严格核查所有从业人员的背景资质,严禁聘用无相应职业资格(如体育教练资格证、艺术考级考官证等)或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执教,强制要求机构在显著位置公示所有教师的真实姓名、照片、相应资格证编号。强化教材内容的导向和科学性审查,严禁使用未经审定或含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错误思潮内容的教材教辅。严禁开展任何违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规律的高强度、超负荷练。对涉及特殊设备(如体育器械、实验器材等)操作的课程,必须落实操作规范和全程监护。关注学生心理安全,严禁在教学中使用语言暴力、惩罚性训练等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推广使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明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安全责任等关键信息。

  (二)合规经营加固战:树立行业规范“硬标尺”

  促进校外培训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永恒主题。要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牵引,推动行业彻底告别粗放无序发展模式,迈入法治化、规范化运营轨道。资质亮证与全公开行动。彻底清理无证无照“黑机构”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是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战。全面核查所有开展培训活动的法人主体的办学许可证(教育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法定证照的有效性、许可范围与实际经营内容的一致性。对存在“一址多证”、证照地址与实际不符、超范围经营(尤其是非学科类机构超范围开展变相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强力推进“一址一证”、挂牌公示制度,强制要求所有机构在场所最显著位置悬挂清晰可辨的法人登记证照(正本),同步公示教师信息(含资格证号)、完整课程大纲及课程标准、收费项目与详细收费标准(含课时费、材料费、服务费等所有费用)、资金监管账户信息等。推行“扫码查机构”模式,引导公众利用监管APP查询机构资质状态。对不符合资质或拒不整改的机构,坚决采取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措施。培训行为精准化_行动。落实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是保障教学过程合规的核心。重点监控培训内容的合规性、教学时长的合理性以及教学进度的科学性,坚决杜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任何形式的变相学科类培训行为。强力推行“一课一案一备案”制度,机构必须于开课前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含教学材料来源)、实施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关键信息,上传至监管平台报备接受合规性审查,未经备案或备案审查未通过的课程不得开展。赋予监管部门“不打招呼”的现场巡查权、教学资料抽查权和学员访谈权。利用音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辅助开展非现场巡查,对发现存在“提前教学”“超纲教学”“超标教学”或组织等级考试、变相竞赛等行为立即叫停并依法查处。建立教学内容“负面清单”,明确禁止传播的内容和行为边界。广告招生净化行动。从源头上治理虚假宣传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防线。严格规范培训机构各类宣传推广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如“提分承诺”“保过名校”等)、制造教育焦虑的营销行为。明令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部及周边特定区域发布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禁止利用中小学、幼儿园统一采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植入或变相发布广告内容。强制要求所有招生简章、广告文案在正式发布前,必须提交属地监管部门进行内容合规性审查备案,监管部门须在法定时限内作出审查决定,未经备案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材料严禁发布。在广告中必须显著位置标注机构资质证号、资金托管方式、举报投诉渠道等核心信息。对屡次违规发布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机构依法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

  (三)协同共治深化战:构建多元治理“强支撑”

  治理复杂多变的校外培训市场,仅靠单一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奏效。必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管齐下施策的综合治理新格局,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监管联席联动攻坚行动。破除部门壁垒、实现无缝对接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关键。在区级层面成立暑期治理工作联合协调指挥部(或领导小组),明确教育、市场监管、公安、消防救援、金融监管、人社、网信、税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建立责任清单。构建常态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与针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例如:教育部门负责培训资质、内容、人员监管;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打击虚假广告、价格违法、无照经营、合同欺诈;金融监管部门全流程_预收费资金;消防救援部门严查消防安全隐患;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涉及非法经营、欺诈、卷款跑路等违法犯罪行为;网信部门清理网络违规宣传信息;税务部门稽查偷逃税款行为。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违规机构寸步难行。家校社合力凝聚行动。引导家庭科学教育观和社会有效监督是外部治理力量的重要来源。健全“黑白名单”制度,动态更新并及时通过官网、权威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多渠道广泛发布,为家长理性选择提供权威指引。设立并广泛宣传“12345”热线、网络举报平台、微信小程序等便捷高效投诉渠道,完善“接诉即办”响应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深入开展“家校携手,科学育人”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家长会、社区讲座、线上公开课、媒体专栏等多元化形式,普及国家教育政策,剖析违规培训危害,推广健康成才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成才观、育儿观,降低对校外培训的盲目依赖。在社区层面建立校外培训监督员队伍,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的违法违规培训线索。行业自律体系构建行动。激发行业自我净化动力是降低监管成本、实现长效治理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动成立区域性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在部门指导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公约与自律承诺书,倡导诚信办学、公平竞争、服务至上理念。鼓励头部机构率先垂范,建立内部合规审查与风险内控机制。引入“红黄牌”分级预警处置机制:对首次轻微违规行为亮“黄牌”警告,纳入重点监管名单,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复违规、拒不整改或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如恶意套取预收费、发布严重虚假广告、重大安全事故等)亮“红牌”,坚决依法从严查处,直至吊销办学许可,纳入“黑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如限制其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在行业内的从业资格)。畅通行业监督渠道,邀请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等定期开展视察调研和评议监督,形成强力监管、行业严格自律、社会广泛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闭环。

  (四)智慧监管赋能战:提升治理效能“加速度”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是破解人少事多监管难题、应对复杂监管对象的必然选择。必须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监管新格局。监管平台全域通联行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是智慧监管的基础。加速整合教育、市场监管、金融、税务等部门的现有监管系统和数据资源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