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街道办事处2025年度上半年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

街道办事处2025年度上半年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_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集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民生工作。2025年以来,XX街道办事处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精准化、规范化、长效化为目标,全面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街道办事处2025年度上半年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一、聚焦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救助工作质效

  上半年,街道办事处始终将精准识别、精准救助作为工作的生命线,通过优化流程、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份救助资源都用在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一)深化政策宣传,确保政策应知尽知。为破解部分困难群众因政策不了解、流程不熟悉而导致的“求助无门”困境,街道将政策宣传工作置于首位。一方面,依托街道及各社区的群服务中心实体阵地,设立社会救助政策咨询专窗,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核心政策的申请条件与办理流程。另一方面,组织社区网格员、民政专干和 ……略…… 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强化数据支撑,救助成效稳步显现。截至2025年6月30日,XX街道社会救助工作覆盖面与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辖区内共有在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5户296人,上半年累计发放低保金约165万元;特困供养人员25人,累计发放供养金约28万元。,街道积极发挥临时救助“救急解难”的作用,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援助,上半年共实施临时救助22例,惠及群众58人,发放临时救助款物合计约11.5万元。各项救助资金均通过社会化方式精准、足额发放到位,发放准确率达到100%,为辖区困难群众构筑了坚实的生活保障。

  二、立足长效发展,持续探索救助机制创新

  在做好常规性救助工作的同时,街道着眼于长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救助工作从“兜底线”向“促发展”延伸。

  (一)构建主动发现预警体系。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与动态监测机制。要求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重点关注辖区内重病、重残、失业、独居老人等特殊_家庭,一旦发现潜在的生活困难风险,立即上报至街道社会救助处置平台。同时,街道加强与卫健、医保、残联、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建立信息共享与比对机制,定期交换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出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潜在对象,由街道和社区主动介入、上门核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救助。

  (二)推进数字化智慧救助建设。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街道正积极探索构建“智慧救助”信息平台。该平台旨在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实现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监管的全流程线上办理与动态追踪。通过引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可实现与公安、人社、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对接,自动比对申请人的户籍、收入、财产等信息,大幅提升审核效率与准确性。未来,平台还将开发风险预警模块,基于数据模型对困难家庭进行风险画像,实现对潜在危机的主动预警与干预。此举不仅能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完善多元化综合评估模式。为确保救助工作真正满足群众需求,街道正在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群众满意度评估体系。改变以往仅注重结果评估的单一模式,转为“过程+结果”并重的综合评估。计划每季度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救助对象,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其在政策知晓度、办事便捷度、人员服务态度以及问题解决实效等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评估结果将作为衡量社区救助工作成效、优化服务流程的重要依据,形成“服务-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倒逼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正视现实挑战,科学谋划未来工作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1.救助需求日趋复杂多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家庭虽收入水平略高于低保标准线,但因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支出过高等原因,实际生活非常困难,形成了所谓的“支出型”贫困。这类“边缘_”的识别与救助,对现有政策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2.基层经办力量尚有不足。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基层民政经办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面临着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同时,新政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经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持续更新的挑战部分工作人员在政策解读和群众工作方法上仍有提升空间。

  3.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目前的救助工作仍主要依赖力量,对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引导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