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位方面
1.理论学“表面化”:对_学满足于“读原文、划重点”,未深入研讨交流,对“国之大者”理解不深,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中,仍存在“重GDP轻环保”倾向,学用结合不紧密。
2.敏锐性“弱化”: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警惕性不足,对网络上传播的错误言论未及时发声批驳,甚至私下转发调侃;对分管领域干部职工发表不当言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履行“一岗双责”。
3.贯彻决策“打折扣”:对上级部署的“硬任务”搞“选择性落实”,如乡村振兴中对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但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涉及资金投入大、矛盾多,以“条件不成熟”为由拖延,缺乏“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
4.内生活“走过场”:民主生活会自我剖 ……略…… “作秀式”:下基层“前呼后拥”,到村仅看“示范户”“亮点点”,如调研乡村振兴时,在A村停留2小时参观产业基地,对相邻B村群众反映的灌溉渠堵塞问题未实地查看,导致问题拖延半年未解决。
12.群众诉求“推脱式”:对群众来电来访“打太极”,如某村民反映耕地被占,答复“已转交自然资源局”,未跟踪进展;群众二次询问时,以“正在办理”敷衍,实际未督促落实。
13.民生项目“官本位”:推进“民心工程”不接地气,如为“打造示范街”强制商户统一招牌,未征求商户意见,导致部分商户因招牌费用高停业,引发舆论负面评价。
14.政策落实“中梗阻”:惠民资金“跑冒滴漏”,如农村危房改造补贴存在优亲厚友现象,某干部亲属不符合条件却领取2万元补贴,群众举报后仍未及时核查。
15.服务效率“慢半拍”:对群众“急难愁盼”响应迟缓,如某社区老人反映电梯故障,物业上报后,分管领导以“需走招标程序”为由拖延1个月维修,期间老人爬楼梯摔倒住院。
四、洁自律方面
16.交往边界“不清晰”:与管理服务对象“亲清不分”,如接受企业主安排的“私人宴请”“旅游度假”,虽未直接谋利,但在项目审批中“开口子”,导致公平竞争受损。
17.家风建设“宽松软”:对配偶子女管教不严,如妻子通过“打招呼”为亲属承揽工程,本人知情未制止;子女升学、婚丧事宜大操大办,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10万元。
18.公务消费“超标准”:以“工作需要”为由违规报销,如出差住五星级酒店、乘坐头等舱,虚列“接待费”“调研费”掩盖高消费,年度“三公经费”超预算30%。
19.资产监管“失严谨”:对单位国有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如采购的办公设备未登记入账,部分设备被私自带回家;报废资产未按程序处置,20台旧电脑被低价转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0.权力运行“暗箱化”:在工程招标、资金分配中搞“潜规则”,如某项目招标前向特定企业泄露标底,以“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招标条件,导致围标串标问题发生。
五、效能方面
21.工作节奏“慢腾腾”:对上级督办件“压着办”,如环保督察反馈的“企业违规排污”问题,3个月仅下发1次整改通知,未实地检查,被督察组“回头看”通报批评。
22.部门协作“踢皮球”:对跨领域工作“各扫门前雪”,如某河道治理涉及水利、生态、农业部门,因职责划分不清,3年未制定联合方案,河道污染问题持续存在。
23.数据上报“掺水分”:为完成考核指标虚报数据,如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时,将未完工项目计入总数,实际完成率仅60%,导致上级决策误判。
24.会风会纪“松散化”:开会“人到心不到”,如参加全市经济工作会时,中途多次接打电话、低头看手机;会后未传达会议精神,分管部门对新政策“一问三不知”。
25.文风“假大空”:文件“上下一般粗”,如转发上级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