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知敬畏、懂感恩、爱岗位”纪律建设大讨论活动中,与各位同志作交流。这次大讨论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精准的校准。作为一名身处纪检监察战线的干部,结合自身工作与近期学,我想从“敬畏、感恩、岗位”这三个关键词出发,谈几点不成熟的感受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心存敬畏,方能行稳致远——这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压舱石”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的“护身符”与“压舱石”。这份敬畏,我认为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首先,是敬畏组织、敬畏权力。纪检监察权是和人民赋予的,是沉甸甸的信任与重托。每一份问题线索的处置,每一次谈话函询的开展,每一项审 ……略…… ”思想和机关,不能满足于“文来文往”,要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取群众最真实的呼声,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难题。只有心怀对人民的敬畏,才能在工作中找准定位,把握方向,使我们的工作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二、懂得感恩,方能忠诚履职——这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动力源”
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这份感恩之心,源于组织的培养,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更源于这个伟大时代提供的广阔平台。懂感恩,才能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为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感恩组织的培养与信任。回望个人成长历程,从一名普通干部到走上纪检监察岗位,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悉心教导。组织将监督执纪问责的重任交到我们手上,这是何等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放任,而是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约束。常怀感恩之心,就要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对忠诚的品格。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面对各种诱惑考验时,保持定力、守住底线。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员,第一职责是为工作,把对忠诚、为分忧、为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担当。
二是感恩人民的期盼与支持。纪检监察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效,根本在于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举报提供的线索,还是专项治理中群众的积极参与,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和殷切期盼。近期,国家监委网站就公开通报了多起违反纪律规定的典型问题,这些案件的查处,无不彰显着正风肃纪反腐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准。在办案中,不仅要查清事实,更要注重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办理,让人民群众在正风肃纪反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感恩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从严治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要感恩这个时代,就要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大局。要深刻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要坚决摒弃“就案办案”的狭隘思维,把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为XX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三、热爱岗位,方能担当作为——这是纪检监察工作的“试金石”
“爱岗位”是“知敬畏、懂感恩”的实践落点。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热爱岗位,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上。
首先,热爱岗位要发扬“斗争精神”。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一场严肃的斗争。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面对腐败现象,必须坚决斗争。工作中,我时常感受到,一些案件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和“躺平”心态,是检验是否真正热爱岗位的试金石。真正的热爱,是在困难面前“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在压力面前“顶得住、扛得起”的担当。要发扬“钉钉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