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县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县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系统总结我县近三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重点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科技创新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压实各级责任,推动科技创新与县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科技动能。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主要领导同志,县委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各乡镇(街道)(工)委、分管科技工作的副乡镇长(副主任);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行政审批局等23个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县15家重点工业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及研发部门负责人;燕山大学X(X县)金属材料绿色智造产业研究院、X县科技服务中心等6家科研与服务机构的代表。刚才,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汇报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总体进展,X镇人民介绍了乡镇层面推动企业创新的实践经验,X安丰公司分享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的案例,燕山大学X(X县)金属材料绿色智造产业研究院阐述了校地合作推动成果转化的思路,4个单位的发言既总结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内容务实、重点突出,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县工作实际,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X县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从国内看,我国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市也先后出台《X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县域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略…… 0项以上”的目标。

  (一)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创新能力强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才有坚实基础。要把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作为核心任务,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打造一支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主力军。

  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县创新主体培育的重点。近年来,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x年的22家增长到202x年的35家,年均增长25%,但与全市“县县过百”的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今年以来,县科技工信局已组织12家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涵盖金属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X顺先公司、鑫丰公司等4家企业已通过市级初审,有望年内成功认定。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开展“高企培育专项行动”,组建由科技、税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对全县有潜力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研发管理体系、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准备申报材料。今年要确保完成15家企业申报,新增高企10家以上,到2025年实现高企数量翻一番。第二,建立“高企培育后备库”,将全县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符合条件的60家纳入后备库,分梯队培育,对入库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比如优先推荐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优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辅导等。第三,加强高企动态管理,对已认定的高企开展年度核查,重点核查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整改,确保高企“数量稳、质量优”。比如,202x年我们对5家研发投入不足的高企进行了约谈,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今年这5家企业研发投入均增长30%以上,其中安丰公司研发投入达到8000万元,较去年增长45%。

  二是支持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是县域工业的“压舱石”,也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承担者。当前,我县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仅53.9%,有近70家规上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这是制约全县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的关键。要推动规上企业“应研尽研”,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激励,对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按其研发投入的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新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规上企业,一次性给予20-50万元奖励。202x年,我县共为28家规上企业发放研发补贴120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5%,今年要继续加大补贴力度,预计发放补贴1500万元,带动研发投入突破15亿元。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服务,对没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由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包干负责”,逐企业分析原因、制定方案。比如,镇的机械公司,之前因缺乏研发人才和技术,长期没有开展研发活动,今年镇联合县科技工信局,为其对接了工程学院的专家团队,帮助建立研发中心,目前已投入研发资金300万元,开展“智能机床控制系统研发”项目,预计年底可完成样机试制。到202x年底,要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25年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型企业的“蓄水池”,具有数量多、活力强、成长性好的特点。我县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但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需要加大培育力度。要重点做好“扶小、扶优、扶强”:第一,扩大覆盖面,深入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开展摸排,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范围,今年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总数达到150家。第二,提供精准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配备“科技特派员”,每个企业至少配备1名,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对接资源。目前,我县已选派50名科技特派员,覆盖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20余个。比如,科技特派员X(姓名用代替)帮助街道的X电子公司解决了“电路板散热技术”难题,使产品合格率从85%提升到98%,年新增产值500万元。第三,支持“小升规”,对年营业收入达到20xx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先推荐纳入规上企业统计,对成功“小升规”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202x年,我县已有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小升规”,今年要力争达到15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

  (二)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见实效”

  产学研用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有需求缺技术”、高校“有技术缺市场”的问题。要以燕山大学X(县)金属材料绿色智造产业研究院为核心,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县落地转化,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

  一是建强校地合作平台载体。燕山大学X(X县)金属材料绿色智造产业研究院是我县深化校地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自202x年10月揭牌以来,已完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建设,投入设备资金1200万元,引进燕山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5个核心团队,配备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0人,重点聚焦金属材料绿色冶炼、智能制造、精深加工等领域。下一步,要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的服务能力:第一,完善硬件设施,今年再投入800万元,建设“金属材料性能检测中心”“绿色冶炼中试基地”,配备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等高端设备,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中试的全链条服务。第二,拓展合作领域,除金属材料外,推动研究院与燕山大学其他学院合作,开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打造“一院多能”的创新平台。第三,建立长效机制,与燕山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责任义务,确保研究院长期稳定运营。预计到2025年,研究院将累计引进研发团队10个,培养本土技术人才500人,成为推动我县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二是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只有项目落地,成果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今年以来,研究院已组织X安丰、X宏兴、X顺先、X鑫丰等8家企业与入驻团队签订合作协议,首批发布的19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中,已有5项实现落地,取得了初步成效。要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所有合作项目年内全部启动。比如,X安丰公司与研究院合作的“绿色智能炼钢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备采购,预计今年10月投产,投产后可降低炼钢能耗15%,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吨,年新增产值1.2亿元;X顺先公司的“高性能合金材料研发”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小试,正在进行中试,预计明年3月可实现量产,产品主要用于高端装备制造,每吨售价可达1.5万元,较现有产品提升50%。同时,要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由县科技工信局牵头,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土地、资金、审批等问题。比如,X鑫丰公司的“高效除尘技术应用”项目,因环评审批问题一度停滞,县科技工信局协调县行政审批局开通“绿色通道”,仅用7个工作日就完成审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到202x年底,要确保19项成果全部落地,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到2025年,实现年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以上,形成“签约-落地-见效”的良性循环。

  三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桥梁。要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搭建全方位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找到“婆家”,更多企业找到“技术靠山”。一方面,要建设“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整合全县企业技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