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x-2035年)》精神,总结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相关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氢能企业代表以及科研机构专家等。刚才,X、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和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氢能产业战略意义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发展氢能产业不仅是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市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氢能产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发展氢能产业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存储、运输和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具有显著的低碳优势,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需求7794万吨,仍占氢总需求量的60%。这意味着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将日益凸显。

  我市作为工业重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较大,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发展氢能产业,有助于替代化石能源消费,减少碳排放,推动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以工业领域为例,通过氢替代煤炭作为还原剂和燃料,可以大幅降低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据测算,若在陶瓷行业推广氨氢燃烧技术,仅我市160条陶瓷板(砖)生产线改造后,每年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万吨。这充分说明,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市实现"双 ……略…… 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技术创新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氢能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经过前期充分的焊接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批纯氢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该产品规格为直径457毫米,采用直缝埋弧焊工艺制作,管径精度较油气输送管标准提高了25%,对不圆度指标要求提高了20%,比普通输天然气和输石油的管道要求更圆更精确。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市在纯氢输送管材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JCO直缝埋弧焊管产品市场应用的空白。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全可以生产管径406毫米到1422毫米的纯氢直缝埋弧焊管,为我国纯氢管材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我市企业与大学合作,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技术创新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我市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我国氢能产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我市氢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作为我市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JCOE直缝埋弧焊接钢管和螺旋焊管预精焊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以生产油气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螺旋埋弧焊管、钢管管件和钢管防腐产品为主,着力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钢管加工基地。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生产高端钢管近500万吨,应用于国家西气东输二线、中俄东线等国内外200多条重大管线,为我国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除纯氢输送管材外,我市企业还在电解槽、加氢设备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首批纯氢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订单产品总重量约1000吨、覆盖里程10公里,预计8月份发往工程现场,用于全国首条跨省绿氢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运管道示范工程。这一订单的落实,标志着我市氢能产品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我市还在积极培育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批从事氢能制备、储运、应用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氢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奠定了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高度重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加氢站等关键设施布局,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我市已建成加氢站座,正在建设的座,初步形成了覆盖主要城区的加氢网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加氢站采用先进的加氢设备和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加氢过程安全高效。同时,我市还在探索加氢站与加油站、充电站合建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在氢能输送方面,依托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我市正在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氢能输送管道建设,为构建跨区域氢能输送网络贡献力量。首批下线的纯氢输送用直缝埋弧焊管不久将发往内蒙古施工现场,用于全国首条跨省绿氢项目,这不仅是对我市氢能装备制造能力的肯定,也为我市参与更大范围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经验。,我市还在推动分布式制氢项目建设,促进氢源就近供应保障,提高氢能供应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我市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应用是拉动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积极探索氢能在交通、工业、发电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在交通领域,我市已投入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开展示范运营,运营效果良好。这些车辆零排放、低噪音,续航里程长,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同时,我市还在港口、物流园区等场景推广氢燃料电池叉车、牵引车等,提高物流作业的绿色化水平。

  在工业领域,我市积极探索氢能在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某钢铁企业开展了氢冶金试验项目,通过氢气替代焦炭作为还原剂,大幅降低了碳排放,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发电领域,我市建成了X座氢能分布式发电站,利用氢能进行发电和热电联供,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这些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不仅验证了氢能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也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推动氢能产业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迈进。

  三、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强化措施保障,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市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面向氢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大需求,聚焦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兼顾氢能关联技术,支持氢能企业及机构开展基础前瞻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研发,促进氢能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实施强链工程。鼓励领军企业牵头,围绕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遴选研发合作单位和团队,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衔接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氢能储运、燃料电池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对纳入"强链工程"的项目,给予项目总投资一定比例的股权支持或事前补助支持,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支持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应用。将氢能领域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领先、推广价值高的先进技术优先纳入我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并优先推荐进入首台(套)产品目录评审程序。对氢能领域新材料产品优先纳入我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对于指导目录中的氢能领域新产品首批次应用,按单个产品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给予分档奖励。通过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建立符合我市氢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将氢能产业领域重点标准规范纳入我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鼓励企业及相关单位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对重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根据评审结果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企业加入国际知名标准化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我市在氢能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二)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完善的产业链条是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氢能产业集群。一是做强核心装备制造。支持中油宝世顺(X市)钢管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巩固在氢能输送管材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电解槽、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核心装备制造企业,完善我市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化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