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规范化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市、法治市夯实基层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同志,市直有关单位(包括市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法委分管负责同志及综治中心主任,各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及综治工作牵头部门负责人,部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代表。刚才,市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分别就本部门配合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作了汇报发言,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详细汇报了本地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大家的发言内容详实、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既总结了成绩,也找准了短板,提出的工作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同意,会后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综治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综治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是统筹各类矛盾纠纷化解资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推进全市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是落实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稳定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高度、全局角度深刻把握其重要意义。

  (一)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诉求复杂化、化解难度加大的特点,群众对矛盾纠纷能够快速化解、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综治中心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其规范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诉求的解决效率和满意度。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凡是综治中心建设规范、运行高效的地区,群众诉求解决效率都明显提升,量也呈现下降趋势。比如,我们前期观摩的区综治中心,自去年启动规范化建设以来,共受理群众矛盾纠纷诉求件,其中邻里纠纷件、劳资纠纷件、物业纠纷件、征地拆迁纠纷件,通过“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模式,平均办理时长从之前的天缩短到天,办结率从X%提升到X%,群众满意度达到X%,比规范化建设前提高了个百分点;区镇综治中心去年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起,其中通过规范化流程一次性化解的有起,一次性化解率达%,比未规范化前提高了个百分点,群众重复上访率下降了 ……略…… ,各县(市、区)也累计投入万元用于硬件改造和设备采购,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是资源整合不断加强,部门协同更加顺畅。各地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实现了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平均入驻部门达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平均入驻部门达个,其中、司法、人社、公安等重点部门入驻率均达到X%。区综治中心创新建立了“部门轮值”制度,每周安排一个入驻部门牵头负责矛盾纠纷协调处置工作,去年共协调解决跨部门矛盾纠纷起,协调效率比上年提升了X%;市综治中心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建立了“联调联动”机制,去年共联合化解疑难矛盾纠纷起,比上年增加起,化解成功率达%。同时,各地还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综治中心工作,全市共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人加入综治中心调解队伍,去年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起,调解成功率达X%,有效弥补了治理力量的不足。

  三是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分流处置、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推动了综治中心规范运行。区综治中心制定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规范》,明确了受理、分流、处置、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时限要求,去年共受理矛盾纠纷件,按时办结率达X%,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县综治中心建立了“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制度,对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通报,去年共调度解决问题个,通报落后单位个,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同时,线上平台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全市已有个县(市、区)建成了综治中心线上平台,实现了群众诉求线上受理、线上办理、线上反馈,去年共线上受理群众诉求件,平均办理时长天,比线下办理缩短了天,群众满意度达X%。

  四是矛盾化解成效明显,_得到保障。通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维护了_。去年,全市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件,成功化解件,化解成功率达X%,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其中,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分别达到%、%、%,比上年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全市总量同比下降了X%,重复率下降了X%,_性事件同比减少起,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比上年均提高了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重视程度不够,建设进度滞后。虽然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截至目前,全市仍有个县(市、区)未完成综治中心硬件改造升级,占比达%;个乡镇(街道)未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占比达%。其中,县综治中心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目前仅完成硬件建设的%,入驻部门仅X个,未达到“五有”目标要求;区街道综治中心至今仍未确定固定办公场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X县、县县级财政仅安排了万元专项经费,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导致硬件改造和设备采购工作无法顺利推进。

  二是资源整合不够彻底,部门协同仍有短板。虽然大部分地区推动了相关部门入驻综治中心,但仍存在“形式入驻”“被动入驻”的情况,部分入驻部门仅安排工作人员驻点,但未赋予相应的权限,导致矛盾纠纷无法在综治中心内及时解决。比如,区综治中心入驻的个部门中,有个部门工作人员仅负责接待和登记,不具备审批和处置权限,群众反映的问题仍需返回原部门办理,“最多跑一地”的目标未能实现;市综治中心与部分垂直管理部门(如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协调难度较大,这些部门未入驻综治中心,导致涉及这些部门的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效率较低,去年共发生起涉及这些部门的矛盾纠纷因协调不及时导致化解周期延长。同时,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全市仍有个县(市、区)综治中心未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部分地区虽然吸纳了社会力量,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是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流程不够规范。部分地区综治中心虽然建立了一些工作机制,但仍存在机制不健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县综治中心未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去年共发生起矛盾纠纷因未及时排查发现导致升级;区部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未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去年有起矛盾纠纷因未跟踪督办导致超时未办结,群众满意度较低。同时,线上平台应用率不高,全市已建成的个县级综治中心线上平台中,有个平台注册用户不足人,去年通过平台办理的业务仅件,占总业务量的X%,线上平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地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矛盾纠纷化解流程、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去年共发生X起因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矛盾纠纷化解失误的情况。

  四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目前,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部分地区虽然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了平安建设考核,但考核指标不够细化、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导致考核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工作成效。比如,市综治中心建设考核仅注重硬件建设指标,对运行效能、矛盾化解成效等软性指标考核不足,导致部分乡镇(街道)重硬件、轻运行;区综治中心建设考核未与干部绩效挂钩,导致部分干部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地区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情况,比如县综治中心建设由政法委、办公室共同负责,但未明确具体职责分工,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去年共延误工作进度次。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

  推进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必须紧扣“五有”目标和“五个规范化”(机构设置规范化、功能布局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保障措施规范化)建设要求,聚焦重点任务,强化措施落实,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

  (一)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夯实综治中心运行基础

  硬件设施是综治中心规范运行的基础,必须加快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五有”目标要求。

  一是对标“五有”目标补短板。各县(市、区)要对照“有固定场所、有专业队伍、有办公设备、有经费保障、有制度规范”的“五有”目标,全面排查硬件建设存在的短板,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对于尚未完成硬件改造升级的个县(市、区)和个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月底前全部完成硬件改造升级。其中,县级综治中心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平方米,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X平方米,必须设置接待区、调解区、办公区、研判区等功能区域,配备电子显示屏、视频监控系统、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市综治中心要成立督导组,对硬件建设进度滞后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每周通报进展情况,对逾期未完成的地区,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二是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各地要按照“实用、高效、便民”的原则,科学规划综治中心功能布局,确保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接待区要设置服务窗口、休息座椅、叫号系统等,方便群众办事;调解区要设置多个专业调解室(如邻里纠纷调解室、劳资纠纷调解室、物业纠纷调解室等),配备录音录像设备、调解桌椅等;办公区要为入驻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研判区要配备大数据分析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用于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和工作调度。同时,要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便民设施,提升群众办事体验。X区、区要总结推广功能布局规划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硬件设施管理维护。各地要建立硬件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制度,每月对办公设备、电子系统等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硬件设施正常运行。县级综治中心要明确专人负责硬件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要指定兼职人员负责硬件设施管理维护。同时,要建立硬件设施损坏快速维修机制,与专业维修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确保硬件设施损坏后小时内响应、小时内维修,避免因硬件设施故障影响工作开展。去年,区综治中心因硬件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系统故障次,影响了件矛盾纠纷的办理,各地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硬件设施管理维护。

  (二)深化资源整合,提升部门协同联动效能

  资源整合是综治中心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推动部门实质入驻。各县(市、区)要按照“应驻尽驻”的原则,推动、法院、司法、人社、公安、民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并赋予入驻部门相应的审批、处置权限,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综治中心内能够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对于垂直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其支持,推动其入驻综治中心或在综治中心设立联络点,明确联络人员和工作职责。月底前,县级综治中心入驻部门要达到个以上,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入驻部门要达到个以上,重点部门入驻率要达到%。同时,要建立入驻部门考核评价机制,对入驻部门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